生涯教育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魅力

2020-11-17 09:39邹志权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高中语文

邹志权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的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渗透意识不高、专业力度不够、语文教学淡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针对性、自然性、双线兼顾性、适度性和多元性等设计原则,有规律地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涯渗透;课堂教学现状;设计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在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利用现有课程中的相关资源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共识。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就语文学科人文性而言,内涵丰富多彩,不仅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还涉及生物、建筑学、物理等理工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资源。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职业技能的形成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做准备。

一、高中语文生涯渗透的内涵

高中语文生涯渗透就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训练等途径向学生渗透生涯教育理念的学科融合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本学科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意识,准确定位生涯发展目标,增强生涯决策能力。对于当前尚未形成单一系统的生涯教育课程又缺乏生涯规划师团队的学校来说,高中语文生涯渗透是切实有效的路径。

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语文常规课堂有很大不同:传统语文课主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追求知识的熟练程度,反复讲、反复练,最后师生身心俱疲。而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引领学生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标;语文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多向,从一元走向多元,呈现出开放包容、多姿多彩的教学魅力。

高中语文生涯渗透课不同于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其对生涯教育理念的引导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其采用的手段不是职业体验,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师巧妙借助文学表达,利用文字和作品来传达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使高中学业、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相通,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性质。

二、高中语文生涯渗透的课堂教学现状

生涯规划与高中语文的融合渗透显示了语文学科的强大优势。对此,很多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思想,推动了生涯教育与高中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严重不足,渗透意识不高。在新高考改革初期,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毫无生涯教育渗透意识,认识不到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施教。例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未分析陶渊明职业生涯失败的根本原因,未能使学生认识到性格对生涯抉择的重要作用。

2.缺乏理论指导,专业力度不够。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有生涯教育渗透的意识,但他们错误地把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理解成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生涯价值观的引导、自我发现的引导。这是对生涯规划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片面的理解,导致缺乏对学生生涯规划的专业理论指导。

3.突出生涯教育,淡化语文味道。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语文课堂模式。例如,有的教师在分析《鸿门宴》中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时,就大谈特谈MBTI的四个维度和16种性格匹配不同职业的理论,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生涯教育理论指导课,失去了语文课的本真。

4.教案设计不全,缺乏系统性。听、说、读、写训练只是进行生涯渗透的着力点,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增强科学选科和生涯管理能力等才是生涯渗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一些语文教师没有围绕生涯落脚点系统地去设计教学内容,没有形成紧扣语文学科的完整的生涯教育体系。

三、高中语文生涯教育渗透的教学设计原则

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除了要提高教师的生涯理论素养以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握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符合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则应该突出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具体如下:

1.针对性原则。生涯规划内容涵盖面很广,既要“知己”“知彼”,又要“决策”“行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生涯规划其在内容的选择上自然是有针对性的。教学的关键是在语文与生涯规划二者之间能够找到最佳契合点,语文教学内容适合渗透生涯规划的哪一方面就渗透哪一方面。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生涯规划需求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切入点找得准,才能真正使生涯规划为语文教学增添魅力。比如,《沁园春·长沙》一词是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的开篇之作,词作豪迈大气,洋溢着不可抗拒的青春热情,特别是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而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满怀着生活理想和青春激情,期待梦想绽放。在教学时教师要渗透生涯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心系天下的情怀,激励学生坚定不断进取、奉献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意识。

2.自然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每一个学生能享受到探究的快乐,尊重学生每一个结论的获得,找准时机灵活地将生涯规划与语文知识能力自然无痕地联系起来,不生拉硬扯,不乱贴标签。例如,《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28日向全社会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稿,表达了作者期待消除种族歧视、实现人们和睦相处的愿望。在讲授此文时,教师可以紧扣标题“梦想”二字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有机渗透生涯教育。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梦想的大调查,由“当梦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自然引出探讨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内容、原由、实现方式等。其次,在讲授正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反映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生活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再播放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演讲的视频,以及他被刺身亡的葬礼场景和社会民众对他悼念的相关录像,让学生静静地体会马丁·路德·金不向命运低头、奋斗不息的顽强拼搏精神和为民请命不止、无私博大的崇高精神境界,自然而然地渗透了政治家的职业道德意识。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演讲辞文辞优美、句式整饬的排比艺术特点设计一个“以读促写”“梦想展示”的活动环节,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这样,既不让学生的职业梦想显得很空洞,又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挖掘了学生潜能。生涯规划教育渗透水到渠成,自然无痕。

3.双线兼顾性原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要遵循两条线原则,一条是知识能力训练线,另一条是生涯渗透线。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若课堂教学中过多追求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使语文知能训练过于浅显,那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课的味道,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把这两线割裂开来,也是不可取的。

4.适度性原则。这个原则强调的是渗透生涯教育时课堂的“收放”问题。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放”与“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相互依存。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那必然是一个“放”的过程。但当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偏离生涯规划方向、远离文本和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点拨、纠偏,收束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归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训练上来。课堂只有做到了“放”与“收”的和谐统一,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5.多元性原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有很大帮助。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实施的途径是多样的,既有“读写”教学,也有“听说”教学。成果呈现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比如作文、朗诵、演讲、辩论、采访和表演等。还指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评价内容上既有知识能力评价,也有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等综合素养评价;评价方式上既有书面评价,也有口语评价;既有自我评价,也有师生相互评价;评价方法上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

综上所述,在高中階段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常态和历史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明确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生涯规划教育语文学科渗透的一些基本教学原则,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