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20-11-17 02:51刘永彪
关键词:美的德育教材

刘永彪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教育,更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教育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掌握技巧,并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以建立和升华。音乐给予的情感,作品赋予的思想,教学创设的氛围,正是围绕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情感来启迪学生心智,造就学生品德的坚实基础和条件。

那么,音乐教学中应该如何德育渗透?

一、 从备课入手,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应该具备牢固的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歌曲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动之以情,晓知以理,不断培养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 在不同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歌曲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综合训练、器乐教学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在欣赏教学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去激情的歌唱……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及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教材中的唱歌教学所选歌曲内容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最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歌曲特点进行比较。选择不同风格的歌曲主题,唱过主旋律后,讨论歌曲特点,从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要素上再度审美。改变歌曲速度、演唱记号然后进行比较,将欢快活泼的歌曲改为缓慢速度演唱,让学生体会不同效果。 例如: 在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一曲时,教育学生要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所以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三、 在教學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予,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的特点,重视德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把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到音乐教育教学中去。

猜你喜欢
美的德育教材
教材精读
打破平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美的校 美的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