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对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0-11-17 06:44张亮
灌篮 2020年2期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

张亮

摘要:为验证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文章以笔者与常德市汉寿县合作带训队伍的16名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为期16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对照组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出现了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出现了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无显著性变化(P>0.05)。功能性训练相较于常规力量训练,更有助于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

引言

平衡能力是影响皮划艇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专项能力。那么,应如何发展皮划艇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功能性训练作为有别于常规力量训练的一种训练理念,其更重视人体各关节、各维度以及各部位肌肉的协调训练,更强调运动链以及技术动作完成过程中力量的传递方式和传递效率。再加上,功能性训练的很多训练活动都需要在非平衡状态下完成。所以,理论上来说,功能性训练更有助于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发展。为了验证以上推论,笔者就针对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以期能够借助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功能性训练在发展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方面的价值与功效。

一、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

(一)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笔者与常德市汉寿县合作带训队伍的16名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运动员的年龄在14-15岁之间。

(二)实验方法

将16名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人,开展历时16周的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功能性力量訓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力量训练,除此之外,其他训练安排和训练条件均完全一致。实验前后,分别针对两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其中静态平衡能力采用芬兰METITUR Good Blance平衡功能测试系统进行,动态平衡能力采用八点星形偏移测试法(SEBT)进行,并采用SPSS19.0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实验前后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变化

实验前后,分别针对两组皮划艇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芬兰METITUR Good Blance平衡功能测试系统,主要是通过测试运动员的两腿瞬时晃动速度来评价其静态平衡能力的。根据表1中统计的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可知: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基本一致,无论是优势腿测试结果,还是劣势腿测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实验前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从而确保了实验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观察表中统计的实验后的测试数据则可以发现:实验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优势腿和劣势腿的瞬时晃动速度均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也就是说,静态平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实验组运动员优势腿和劣势腿的静态平衡能力,相较于实验前均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优势腿的瞬时晃动速度相较于实验前下降了47mm2/g,劣势腿的瞬时晃动速度相较于实验前下降了97mm2/g,静态平衡能力的提高非常显著;对照组运动员优势腿和劣势腿的瞬时晃动速度测试数据相较于实验前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优势腿瞬时晃动速度均值的下降幅度为16mm2/g,劣势腿瞬时晃动速度均值的下降幅度为27mm2/g,无论是优势腿还是劣势腿的瞬时晃动速度下降幅度均要小于实验组,而且实验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优势腿和劣势腿的测试数据之间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功能性训练和常规力量训练均有助于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发展,但两者相比较而言,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发展的促进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力量训练。

2.实验前后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变化

实验前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数据及对比结果,见表2:

本研究中,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是采用八点星形偏移测试法(SEBT)进行测试的,借助运动员的最大伸远距离反映其动态平衡能力。根据表2中统计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可知:实验前,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前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处于同一水平,无明显差别,从而确保了实验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而实验结束之后,根据表2中的统计数据可知: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均出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实验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均值提高了4.1cm,且相较于实验前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均值提高了0.2cm,相较于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数据之间,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已经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由此可知,在历时16周的对比实验中,对照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幅度非常小,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却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功能性训练相较于常规力量训练,更有助于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发展。

(二)分析讨论

综合以上关于实验前后两组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可知:功能性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优于常规力量训练。而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实验结果主要是因为: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长期沿用的常规力量训练,往往将训练重点放在单一肌肉力量、单一肌肉关节和肌肉耐力训练等方面,却很少关注身体的动力链。然而,这种单关节、单肌肉、大运动量的训练模式,虽然能够发展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但促进运动员平衡能力发展的效果却非常有限。而功能性训练则不同,其关注的是运动员身体多关节、多维度、多块肌肉之间的协同训练,重视身体动力链,强调机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功能性训练中的很多训练方法,如:悬吊训练、瑞士球训练、平衡盘训练等等均能够极大提高身体对小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使得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因此,相较于常规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促进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发展的效果更显著。

结语

功能性训练关注运动员身体多关节、多维度、多块肌肉之间的协同训练,重视身体动力链,强调机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等特点,使得其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更有效。为了促进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充分发展,教练员应积极开展功能性训练实践,不断积累开展功能性训练的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徐树礼,侯学华,林琳,郭力.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方法的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19(04):50–54.

[4]潘建芬,韩金明,韩兵.澳大利亚F45功能性训练课程之六:热身运动[J].体育教学,2019(12):50–51.

[5]潘建芬,韩兵,韩金明.澳大利亚F45功能性训练课程管窥[J].体育教学,2019(05):74–75.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在高校体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应用价值
功能性训练对中职女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功能性训练与太极拳在技术层面的对比研究
“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幼儿运动功能性训练效果研究
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的结合与应用探讨
系统论视角下的运动链、链反应及功能性训练再认识
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