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视角的师范生教学能力构建研究

2020-11-18 17:34郝周绍洛阳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胜任师范生

■郝周绍/洛阳师范学院

一、胜任力视角概述

胜任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所谓胜任力,是能够将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在工作中区分开来的个人特征,且是较深层次的个人特征。胜任力可以是自我形象、特质、动机、价值观或态度、某个领域的知识、某方面的认知或某种行为技能等任何能够被有效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明显区分一般绩效与优秀的个体特征。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是指能够满足师范教育专业能力发展要求,具备优异一线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愈发成熟的今天,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能否长久稳定步入良性发展道路。因此,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对于高等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师范生培养,当以提升师范生教学胜任力为培养目标,在胜任力的全新视角下,构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全新模型。

二、当前师范生培养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招生规模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师范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也在这些年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也凸显出来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师范生教学能力构建方面存在着不少不合理之处。如职业技能较差,作为师范生,作为师范技能基础的三字一画并不扎实;其次,甚至师范应用类口语水平也需进一步提升和强化,沟通能力普遍较差,有照本宣科倾向,在知识和技能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明显显示出短板和不足;在课堂整体把控方面,缺少驾驭课堂的实际能力,甚至出现眼高手低的倾向; 再次,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能的掌握方面,也会表现出经验不足,方式欠合理的情况; 四是教研能力缺少创新,思辨能力也有待提高。师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师范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同质化的发展倾向,这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一条师范生培养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师范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力军,是引领学生认识世界、探索新知的引领人,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度的自主意识,师范生培养不能满足于学科领域知识的机械灌输,而要关注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传承的使命感等,更要加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崇高理想信念的卓越人才。

三、师范生教学能力构建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更具层次,重点突出,必须从胜任力的视角出发,建立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健。首先,要强化师范生的主体意识,师范生的特殊身份更要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其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要修炼“内功”,更要拓宽视野,更新思路,与时俱进。要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积极关注专业动态,深入了解专业发展最新情况。既要从理论方面,更要从实践方面充实自己,随时关注相关前沿理论的研究最新动态,在实践中理解和体会新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并胜任教育一线的工作。其次,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从各个方面加快适应角色转变。课标就是指南,也是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最具体的标准。所以在构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课标就是行动纲领,要结合新的环境研究课标的变化,充分理解课标设置的深刻立意,只有这样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才能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而要做好这一点,师范生进课堂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举措。只有进入中小学教学课堂,在实践中深入对比、分析中小学在新课标改革理念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有什么变化,才能积累宝贵经验,并反思自身能力提升过程中遇到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到合理科学的解决办法。

此外,提升自我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钻研教材,这是教学能力构建的最终落脚点。信息化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丰富,这位我们提供了一个储备知识的绝佳机会。作为一名“准教师”,师范生必须熟练掌握及运用教学技能,这也是日后上好第一堂课的基本保证,必须保证教育技能训练的基本时间,这其中微格教学模式是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师范生理论衔接实践的最佳模式。相对于师范生作为主体的其培养过程中发挥的各种积极作用,院校层面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样十分必要。 不管是地方院校,还是部级高校,师范教育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为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遗余力地提供有利条件,为师范生参加各种层次的教育技能训练物资和人力层面必要的支持。传统的讲课比赛等竞赛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真正发挥其锻炼、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学校必要时成立专业的指导小组,派专人负责管理组织此项工作,每次竞赛要做到客观公正,层层选拔,务必做到鼓励大多数师范生积极参加。同时,学校也应当请一些权威的教育专家或者中小学优秀教师等专业人员来做评委,提高竞赛活动举办质量,使竞赛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有效方法,大部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都是安排在第七个学期,一般实习期为三个月左右。学校一定要保证实习的时间真正落到实处,并为师范生解决好“后顾之忧”。在实习的具体过程中,也要通过学校层面为师范生实习创造更多真正的实践参与机会,避免实习过程中进班实习的实践机会太少,着力处理帮助师范生处理好实习时间、师范生就业时间、考研时间冲突等常见问题。

四、结语

基于我国目前师范教育的现状,从胜任力的视角去科学构建师范生教学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程:(1)完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体系。现有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中,多着重课堂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而对思辨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而且在整个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课堂和第二课堂,课堂与课外缺少有机衔接。虽然大多高校都在培养过程中安排了实习和实训,但内容缺少新意。应在教学和实践之间建立有效衔接机制。(2)建立“人性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师范生培养方案。师范教育专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往往大同小异。今后要在培养方案上实现“人性化、个性化、精准化”。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人为本”,兼顾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特点,“量体裁衣”,最大限度避免“千人一面”。(3)多渠道拓展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虽然现在的高校普遍都有相应的实践平台,但仍然无法摆脱师范生“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现状。今后应在教学实践的方式上更加灵活,更加机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相辅相成。(4)强化师德建设和人文理念。师德水平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育事业的忠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行为准则。将师德建设自始至终贯穿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将人文理念提至本应有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师范生。

总之,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重要工作,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胜任师范生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