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任务下的高校金融学课程探索

2020-11-18 11:01谷海天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谷海天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检验高校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能仅依靠高校思政课程,而是要将立德树人观念与专业课程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该文以财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学为例,通過分析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指出在金融学这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可以从教材选择,课堂教育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课程改革,加入课程思政内容,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为其他专业的思政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金融课程;立德树人;课程探索

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要想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不仅要求广大高校教师上好专业课,还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集中概括为“九个坚持”,其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将立德树人置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并上升为检验和衡量一切育人工作的根本标准,是这一“坚持”的要义。

1.立德树人的内涵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立德不朽”和“百年树人”的说法。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所谓的立德指的就是树立德业,根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说明树立德业是排在建立功业之前的;而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在这里,立德的意思是树立自己良好的品德,为旁人起到表率作用。而树人则是指培养造就人才。简而言之,立德树人就是指培养造就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这不仅强调了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注重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立德树人既是一个教育理念,也是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是我党一直以来在坚持传承的教育思想。历届中央领导人曾都多次提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这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来说具有非凡意义。

2.立德树人任务下,金融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思想呈现多样性。目前,从年龄层次上看,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于1998-2001年之间,他们成长在一个所谓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和舆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相比于以往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善于利用互联网及微博、微信、QQ甚至国外的社交平台获取咨询和信息,思想更加活跃,更容易接受有趣新鲜的新事物。此外,没有了家长的管束,进入高校学习后的他们大部分会变的更加自我,自我意识增强。加上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导致学生们的思想呈现出多样化,难管控的特点。因此在高校对学生的实施良好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学课程特点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金融学对于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金融问题具有很高的培养要求,希望通过本课程的讲述,使学生具备企业理财和个人理财中的金融学思维,具备对宏观经济环境与国家政策的分析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金融投资分析能力。而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则要求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金融学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能抵得住各种诱惑,坚守底线思维。这些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金融学这门课的讲授中,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职业操守。

思政教育渠道单一且枯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毛概》等几门思政课程并作为公共课,学时十分有限,这对于全面地塑造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加上思政课程的教材的理论性太强,导致学生们对学习这几门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造成学生上课迟到,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的时有发生,以致于思政课程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本科阶段是他们学习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后的完善阶段,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德育效果,那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3.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途径的积极探索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金融学是所有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甚至可以说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十分巨大,是其他课程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主要的内容以一些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后续财务管理学专业的许多课程,例如财务管理学,投资学以及管理会计学均是在本课程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可以说学好该课程对学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以“金融学”课程为例,来详细说明笔者是如何在专业课程教育下做好立德树人的。

选择融入课程思政教材

教材是授课的基础,教师的一切讲授活动都离不开教材的辅助。要想把课讲好,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要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

要想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很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笔者认为,仅仅依靠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强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心中,思政内容往往枯燥乏味,强行引导只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取得不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思想性较强的专业教材,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到思想上的熏陶。

一般来说,根据覆盖面多少的不同,国内外经典的《金融学》教科大致可分为大口径和小口径两类,二者都具有不同的优势。一般来说,口径越小的金融教科书,就会越侧重于介绍具体的金融相关理论和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大口径的金融教科书则不一样,更侧重于介绍宏观层面的内容,这往往使整本书变得空洞宽泛。但是如果想要实现育人这一目标,则必须要选择宽口径的教科书,因为所有微观主体的财务运作只能在宏观财务策略的框架内平稳地运行,如果不了解宏观微观金融领域的内在关联性,就会出现知识点的分离,无法真正了解其整体运营模式,从而导致“一叶障目”状况出现,缺乏一种大局观。

采用宽口径金融的研究范畴,还应当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为指导思想,以货币、汇率、利率、信用、金融资产以及资产价格为基本要素,以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为载体,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以宏观调控与监管等为保障作为研究对象与内容,系统论述金融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客观阐述我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以求客观公正地探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李健,2010)。”

尽管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货币金融理论均是来自西方,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假思索的直接采用西方的教材。因为“任何人文社会学科不像自然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相反,人文社会学科都带有很明显的民族性特征。东西方的金融学科,也同样是分别具有典型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征。当然,金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探寻市场经济的本质,二者对东西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但共同规律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其成果之花肯定具有会有所区分(陈岩,2017)。”

实践证明,选择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反映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国内的优秀教材,相比那些国外经典金融学教材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教材是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编著的《金融学》教材,并且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黄达教授主编的《金融学》作为辅助教材,这两本书内容丰富,在专业性强的前提下加入了很多思想性的东西,使得教材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思政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授课,包括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视频教学以及请校外专业人士来讲座等多种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

加强理论知识的框架搭建:在教授相关的金融基础理论或概念时,笔者始终以历史和逻辑为主要内容,不是被动的将每个理论割裂开来,而是动态的,按照时间顺序将几个理论联系起来,串成一条线,使之变得更加系统化。这样,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理解,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没有任何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所谓绝对真理,而是有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的;另一方面,一些相互差异较大,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理论可以激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例如,在谈论货币需求理论时,从古典经济学出发,有条理的概述了马绍尔,皮古和凯恩斯主义三代思想沿历史演变的继承和发展。而弗里德曼的“三效应原则”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理论”之间的根本性差异也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独立思考,养成从多个角度獨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希望可以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思想结晶随着时间的潜流慢慢地流动成形。我们应该提醒他们,无论思想多么伟大,都是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变量带来的,我们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具有耐心认真钻研的决心和毅力。同时,所有伟大的经济学家都是民族的。他们思想的背后,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仅仅是反映了人类了解世界的勇气和智慧。

此外,在讲授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下查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在下节上课前进行分享。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看到中国在2000年到20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步步赶超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到了201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度超过了30%,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经济强国。通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的了解,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笔者就结合政治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等内容带着学生们一起梳理分析,通过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和成功,证明了我国政治制度体制具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华文化的优越性等,相应地培养学生对中国的“四个自信”,分别是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从而有助于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案例+视频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有关金融风险的案例、分组展开问题讨论、自由进行口头陈述,先案例分析、后理论总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将“立德树人”悄然植入案例分析中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说教。例如,笔者通过经典的信用问题的正反案例来进行讲解,正面案例如福州将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融入社会方方面面,信用分越高,越能享受信用带来的好处,例如公共交通出行予以一定的优惠等。而反面案例如一些被法院强制执行的老赖,不仅不能购买房产,还被限制出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寸步难行。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些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最终成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与活动、规划人生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再次,笔者在金融学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相关视频推荐给学生去看,多数视频要求学生课外看,偶尔课堂播放。比如《大国崛起》《资本的故事》《财经新闻》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在讲到金融学的相关概念时,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有关视频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并各抒己见,就是在这种讨论中,使得学生们的思想得以升华。

聘请校外专家讲座:最后,在实训环节,笔者邀请校外的专业人士来讲授相关知识内容,而校外的老师则能够从自身工作工作经验出发,加入一些德育元素,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道德及法律问题,为他们坚持底线思维奠定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上学期的金融学实训过程中,我们聘请了西南证券的邓奇老师来为我们的学生讲授证券投资业务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在讲授过程中,邓奇老师从自身的从业经历和身边的案例,一再告诉我们,身为客户经理,应该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自身专业的职业技能来为客户的财富实现有效的增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有部门客户经理,为了一己私欲,获得更多的佣金或者其他来自证券发行方的利益,置客户的资金安全于不顾,从而造成客户的损失。甚至有些客户经理不顾法律的约束,通过内部途径获取信息,违背了法律的要求,也造成了客户的损失,这些都是客户经理应该极力避免的,不能没有底线。那么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们知道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是什么,明白金融行业的风险又在哪里,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

关注最新热点问题,反映金融发展实践

金融学科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而金融则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互联网的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金融产业的更新迭代,剧烈地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此外,知识往往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的,因此哪怕是最新的教科书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反映金融改革发展的日新月异。这个时代性特征就要求教师不能纸上谈兵,只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密切关注金融实践,把热点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利用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2017年,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当时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措施——存款保险制度,启发学生对于资产保值增值方式的思考,钱存在银行是不保险的,重要的是把资金投入到社会大生产的运作当中去让钱活起来,或者投资自己,提高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活的更有底气,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2020年,数字化货币成為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笔者又将这部分内容拿到课堂上讨论,增强学生们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关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引导学生讨论中,抽象出金融“不易”的本质,并让学生明白,所谓的金融从业者能做的,绝不仅仅是规避风险或者获得高额收益,而是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为社会创作更多的社会价值,努力维护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当前,立德树人观念深入人心,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金融学授课过程中,从选择思想性强的教材入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手段,结合校外教师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以期在授课过程中悄无声息的融入思政内容,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丘燕兰,倪珍珍.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16-118.

[2]陈岩.如何在金融专业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以“金融学”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2):49-50.

[3]黎毅.李健与曹龙骐《金融学》教材比较研究[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1):70-72.

[4]彭朝林.寓“立德树人”于高职经管类中外合作专业课教学中——以《国际市场营销》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362-36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