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2020-11-18 03:31周晓岩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育高校

摘要: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音乐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高校教育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创新高校音乐理念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高校音乐教育视角,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价值与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传统音乐文化 传承途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大众的审美素质提升产生极大影响。音乐文化本身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这种特性使得音乐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持续发展。然而,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音乐文化的影响,许多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遇到了瓶颈,因此,创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刻不容缓。

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亦是确保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民族文化知识与哲理思想。传统音乐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内容。在高校传承音乐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这样可以使他们逐步对本民族的文化形成深刻认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二)发掘艺术潜质,提升综合素质

早在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精神内核的具体表现,它们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千锤百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本身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也肩负着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基于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要价值,当前高校教育越发重视以“美育”“德育”等为特征的素质教育理念。其中音乐教育无疑是高校开展美育的一个最佳路径,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就要高度重视高校音乐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有效渗透以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融入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不仅可以确保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创新途径

(一)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化教育,其中涵盖了文化的启蒙、传承、发展与创新等内容,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教育内容。离开了高校文化教育功能,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等都会失去本源动力,进而会影响高校人才教育效果。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同当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性。在高校强化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自身的本源教育价值、特色与功用,保证在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性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水平,推动地方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湖南省地方传统音乐资源丰富,诸如花鼓戏、呜哇山歌、桑植民歌、祁剧、武冈丝弦等等,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资源利用到高校教学中,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够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这些传统音乐文化近些年已经逐步淡出了社会大众的视野。那么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保证它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高校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这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高校都要注意结合自身所處地区的音乐文化建设情况,科学地建设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基地,通过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来为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储备充足的人才。地方高校也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做好区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保证可以持续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

(二)大力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仅会对音乐教育效果产生影响,还直接关系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所以要加快建立与健全以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核心的课程知识体系。在对高校音乐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期间,不可同西方的主流音乐知识体系相混淆,这主要是由于西方音乐知识体系构建形成于工具理性之上,这种范式不同于我国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方式,具体表现为其无法呈现心灵价值,属于一种封闭式的教育理念。伴随着后现代时代的到来,西方世界也逐渐开始吸收古老东方人的教育理念,并重点构建开放式音乐教育知识体系。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构建健全的音乐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归纳和整理各种传统的音乐文化,还要注意大力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保证最终构建的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契合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例如,在确定高校音乐课程目标的时候,可以从音乐课程体系构建出发,通过教材、学习计划书等各类信息资料的提供来构建专门的音乐课程知识库,保证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学生在学习传统民族乐器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形成的音乐知识体系,详细安排有关器乐演奏风格和性质的学习计划,保证学生通过层次化的音乐知识学习来深入理解音乐知识。而在构建高效音乐课程体系期间,要重点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个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音乐知识课程体系,保证可以在其中融入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知识。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可以在高校教育的诸多环节尝试。例如对高校音乐实践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侧重传统音乐的人文课程、语法课程、实践课程等不同内容;人文课程中可以纳入少数民族文化学、地域音乐文化学等知识;语法课程纳入本地乡土音乐知识以及地缘性风格特征知识介绍等;实践课程可以纳入本地民族舞蹈文化知识、音乐风格赏析知识等,保证通过构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来健全音乐知识体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三)创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机制

各高等院校的性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其中有些是专门开展音乐教育的院校,也有些是以音乐课程为副科的普通高校,所以在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院校的不同性质来创新运用差异化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机制。高效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机结合文化传承与专业创作,有机结合普通高校和专业院校,力求全面提升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效果。而普通院校和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可以采取如下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路径。

1.针对高校的音乐专业院系而言,高校音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深入实践,深入到拥有丰富地域音乐文化的区域,向那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艺人请教相关的专业知识,切身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之根源。湖南花鼓戏的鉴赏,可以加入到专业音乐院校的民间音乐课中,还可以将其设计到舞蹈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民间舞”与“毯技”等不同的专业项目,使他们通过实践训练活动来逐步提升自己对各种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专业院校的学生在鉴赏花鼓戏这一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要把握民间音乐的特色,结合新时代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的艺术作品,这样就可以实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目标。

2.针对高校的普通院系而言,同样是民间艺术花鼓戏,在指导普通高校学生学习花鼓灯、民间秧歌等民间音乐文化时,则要通过深入提炼和加工来构建符合新时代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民族舞健身操或者花鼓灯健身舞等,并定期开展群体性文艺活动,保证将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普通院系的音乐教育中。此外,还可以指导普通院系的学生一块开展音乐作品创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调动自身的感官来尽享音乐艺术改造与表现的乐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力与表达力。

三、结语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一个有效路径。为顺利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理念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中,要注意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出发,健全课程知识体系,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同时要基于院校的不同性质,创新文化传承机制,保证全面提升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CP].教育部文件,360A13-02-2014-0004-1.

[2]蔡翠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6):91-92.

[3]曾玉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22):49-50.

[4]何娟.关于地方高校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几点思考[J].艺术评鉴,2020,(8):112-113.

[5]王珲.高校以音乐教育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4):198-199.

(作者简介:周晓岩,女,博士研究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責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育高校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益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当地旅游音乐资源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