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发展探析

2020-11-19 05:45张兰兰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参与者教育者声乐

■张兰兰/荆州市荆州区文化馆

一、前言

随着当前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文化活动质量重视程度提升,细化的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研究成为了基层群众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最为常见的艺术种类,声乐艺术发展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重视。

二、群文活动声乐艺术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

(一)参与者构成复杂影响声乐教学水平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了半专业的文化队伍、相关艺术爱好者以及普通居民等各类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但是单就声乐艺术而言,对参与者理论水平、嗓音基础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活动参与者构成复杂就会影响其教学的整体水平。为了提高群众声乐艺术水平,教育者需要对参与者进行声乐方面的指导、辅导教育。但由于声乐活动参与者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教育者难以对整体开展有效的辅导,比如由于声乐活动参与者嗓音条件差异较大,教育者就很难进行统一的发声练习。同时声乐队伍中的不同水平的参与者对声乐练习所需要的时间、练习内容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教育者也很难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声乐培训教育。

(二)声乐理论教育队伍缺失

随着我国社会对于群众文化队伍的日益发展,目前群众性声乐文化队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缺失声乐队伍中的理论教育队伍。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具有群众性文化活动经验的教育者。由于群众文化性活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式,其音乐形式、取材内容等业余性较大,与专业声乐教育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目前我们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根据专业或半专业经验开展教育工作,缺乏群体性文化活动指导经验。如缺乏老年人声乐指导经验;群众活动排练经验等。二是队伍数量增长较慢。目前我国群众声乐文化队伍数量增长较快,但是与之相比较的是声乐理论教育者的数量增加缓慢。如在我地区文化活动中,每支声乐文化队伍教育者难以保证1名专业指导人员,大多数指导人员往往兼顾2-3支队伍,影响了理论教育的开展。

(三)缺乏群众自发性的基础艺术平台

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础在于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即需要一支具有自发性与积极性较强的文化队伍参与,才能保证声乐活动的有序发展。但当前群众声乐活动的自发性较差,这影响了声乐教育基础艺术平台的建设。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这两个原因:一是群众文化自主性较差。在我们传统的群众文化性活动组织中,往往是由基层文化组织与团体统一安排学习与演出内容,群众队伍的自主性较差。目前虽然这一问题有所改观,但是群众参与活动的自主性依然较低,影响了群众参与活动的自发性。二是群众缺乏自发组织与参与活动的经验。目前参与群众声乐活动的群众中,业余参与者较多。这类参与者缺乏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经验,且在活动中缺乏专业化的指导,进而影响了声乐活动基础艺术平台的建设。

(四)缺乏整体化的声乐艺术发展机制

随着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从传统的零散的活动形式转化为一种以城市、街道、社区为基础的网络化整体艺术事业。但是在当前文化活动过程中,往往缺乏整体化发展规划与机制。如在当前城市艺术活动中,往往是一项活动提出,声乐队伍集中排练的局面出现,影响了相关队伍建设作用的发挥。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当前群众文化组织建设是由院校、社区、企业等组织建设,分别属于不同的组织结构管理形式,进而造成各组织之间缺乏统一化管理与沟通。其中社区是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而社区群众文化队伍较之其他队伍较为松散,进而影响了群众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体性。

三、促进群众文化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利用“小教员”队伍培养提升群众声乐水平

在当前的群众声乐艺术发展中,“小教员”教育模式的应用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可以对基础较差的群众进行独立的辅导。在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小教员”作为一种半专业化的艺术工作者,在具有一定声乐基础知识与教育能力的同时,对于声乐基础较差的群众特点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声乐艺术教育中,“小教员”可以对基础较差的群众文化参与者进行独立辅导工作,进而可以使这类参与者理论与基础能力尽快提升,保证声乐队伍的整体质量。二是可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文化队伍。单就文化事业而言,“小教员”队伍本身就是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声乐文化队伍。在群众声乐文化活动中,“小教员”队伍可以起到独立声乐演唱、独立文化教育团队以及队伍组织团队等多样化作用,进而在声乐教育、表演、组织等工作中起到多样化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文化共建模式挖掘专业化理论教育队伍

在群众文化过程中,文化共建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建设模式。因此在群众声乐艺术活动发展中,基层群众组织可以利用文化共建模式挖掘专业化理论教育队伍力量。这种挖掘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基层组织与专业组织的合作。这种共建模式主要是指群众文化团体与专业艺术组织的合作。这里所指的专业团体包括了各级专业文化团体、艺术团队等。与专业艺术团队的合作对于群众队伍艺术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市中专业艺术团体数量有限,因此共建合作模式难以全面推广。二是各群众文化团体之间的合作共建挖掘模式。在声乐文化活动推进过程中,各文化队伍可以通过合作共建模式挖掘其专业化教育队伍潜力。这种合作共建模式包括了多支声乐队伍合作排练;教育工作者统筹使用;比赛展演活动统一安排等各种模式。

(三)提高群众对群众文化中声乐艺术重视度

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的自发性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群众文化声乐艺术活动开展中,相关的文化管理者应利用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重视度。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群众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声乐文化活动的自发参与性,文化组织应确立群众参与者为主体地位,并以此为核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如在声乐活动中,管理者应首先开展调研工作,获知群众参与者的需求与爱好,并以此为核心开展教育、节目编排等工作,使群众参与者可以真正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二是开展鼓励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由于群众文化参与者的声乐水平差异较多,其中水平较差的参与者容易出现参与热情很快降低的情况,出现队伍减员较快影响群众对活动的整体重视程度的问题。因此在声乐活动进行过程中,管理与教育者应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方法,进而提高文化队伍中低水平参与者热情,实现社会群体全民对群众声乐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提升。

(四)多元合作,形成整体化群文活动声乐艺术发展机制

多元化合作模式的群众声乐文化活动发展是当前新型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种多元合作下的整体化群文活动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城市群众文化管理或专业团体带头,形成专业化的、具有延续性的区域化合作发展机制。如由城市文化管理部门牵头,专业声乐团体负责实际教育培训的社区声乐文化骨干、“小教员”队伍建设工作;以年度为单位的基层群众声乐节活动;社区与企业、院校共建合作式的声乐问题队伍培养等,都是这种多元合作式整体化声乐发展机制的常见模式。

猜你喜欢
参与者教育者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品读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当心,说谎会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