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2020-11-19 15:38郑州西亚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导学式艺术设计解决问题

游 杰/郑州西亚斯学院

一、前言

当前,全国有90%以上的实用型艺术设计高校都把培养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检测目标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拥有了“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两项重要指标,各所高校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学校重合作,企业进校园、教学重实践,学生进企业;有的学校重人才,权威专家进课堂、本校教师送外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高校的两大群体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教与学,所以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如何让老师高效教学,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拥有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二、艺术设计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

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依靠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艺术设计高校和普通文理科高校虽然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在施教方式上还是有区别的,艺术设计高校的一级学科是艺术学,二级学科是设计学类,然后细化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等,每一种具体的细分就是艺术设计高校中专业的设置,从这些专业名称我们不难看出,各专业的培养定位都具有极强的专业特性,为了能够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获得四年系统的培养,我们制定了从易到难递进式的四大模块,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同时从课程性质上四大模块又包含了纯理论、理论+实践、纯实践三种类型,为了达到每个模块或是每个类型的课程教学目的,教师通常运用的是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备课阶段。教师熟悉班级学生学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及要求,配合指定教材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提纲,同时设计作业及评分标准,学生几乎在课前不做任何参与。

(2)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班级集中课程讲授,学生听课,期间虽有问答互动,学生实践等环节,但老师是课堂中的主导,主要呈现出“一言堂”状态,学生参与性较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知识传导呈“灌输”状态。

(3)实践辅导阶段。艺术设计教学重在实践,所以学生课上作业和课下作业均为实践阶段,期间教师进行辅导,教师常采用“示范、评析、批改”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课程的实践作业。此环节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转态,问题点是由教师指出,学生往往没有形成自主发现问题并改良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出,艺术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副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主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被局限,因此艺术设计高校必须要进行“课改”和“教改”。

三、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的中研究

艺术设计高校教学改革,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壁垒,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创新的能力,同时不拘泥于集中固定学习的方式,比如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线上开放课程、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等等,笔者则采用“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架

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导向设计,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章节目标,提前制作好学生自学材料,并课程线上平台上传材料,提醒学生在课前进行课程自修,标出自主学习的任务及要求。正式上课时,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知识的解决消化中,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还会让多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给其他学生讲授课程的知识点,教师倾听和观察,对学生讲授过程中的瑕疵进行补充和修正,只做辅助引导职能。在整个导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会采用小组合作、分组辩论、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趣味性。教师还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设计交流,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整理、修改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通过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2]

(二)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教学中“导”的设计

在我院数码艺术专业《综合影像创作与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试点改革。首先,明确本门课程的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四年级的综合技能课,学生已经在前三年学习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奠定创作和选题的依据。其次,要根据章节知识重难点分解出学习的核心模块。本课程的知识核心是“怎样创作影像作品”,“如何实现影视作品”,所以核心包含“剧本创作”、“分镜设计”、“表演及拍摄”、“剪辑与合成”四大模块,核心模块明确后,就可以目标设计出完整的教学资料,单个教学视频要通俗精练,时长控制在20 分钟内,并在视频的后续提出两个与知识相关联的思考问题,以方便学生后续辩论或讨论。最后,“导”的设计还要为教师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做准备。导学注重学生为主体,强调主动学习,因而教学资料除了引导学习知识之外,还应该设计出让学生明确检验学习效果的问题和评分标准,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督促学生认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例如在第一章节《剧本创作》环节,为了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特别设定了“剧本创作的要素”、“社会热点与影视创作的关系”、“故事节奏如何控制”等思考和论述题,学生们可以在自学教学资料的结尾发现老师提出的问题,随后可以从章节测试或作业版块看到回答方式和回答要点的分值分配等,这恰恰也是“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学会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教学中“学”的评判机制

检验一种教学方式的完整性,除了有“教”方面的变革,更要得到“学”的反馈。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真才实学,掌握扎实的技能,保有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有“学”的评价机制的设计。

导学式教学模式提出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自主学习和自我化解知识重难点的能力在过程中得到训练,传统艺术教学学生的评价机制是通过“考勤+平时作业+结课作业”来进行判定,教师评分时主观意识较强,关注的是学生作业的最终效果,过程常常被忽视,更无从考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地设计了考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环节,同时根据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数量与程度,会有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例如在拍摄实践环节我们提前埋下问题隐患,傍晚的室外和光线昏暗的室内进行拍摄工作时,都会出现曝光不足的现象,那么学生是否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他们会通过哪些方式改良视频最终拍摄效果?白平衡在室外天光和室内灯光会有哪些设置的不同等,其实每个问题环节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发现的,发现后有没有准确的解决方案,如何解决的,这些部分在导学式教学模式评价中都是有衡量和对应的评价标准的,诸如此类,导学式教学模式在传统“考勤+平时作业+结课作业”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互动+讨论+问答+能力”的过程性评判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更加立体全面,也避免了“作业结果论”的弊端。

四、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提示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体现集体智慧。在开发导学案的过程当中,教师之间也应该是小组合作共同开发。在应用前需要通过集体备课的过程,共同商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后还需共同分析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并进行导学案的修订。[3]

导学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动能。目前还有许多实用型艺术高校把传统“一人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常常出现老师讲课没激情,学生听课没动力,甚至有学生趴桌睡觉的现象,而且过多的强调到课率等外围指标,内核指标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没有激发调动起来,让学生乖乖坐在教室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将大大解决此类问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变学生为主体,主动提前进行课程知识的自我学习,可以运用线上和线下,集中与分散等形式,以章节知识为问题导向,采取学生讲授、抢答、辩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动能。

导学式教学模式要合理配合使用。导学式教学模式虽然有它的优越性,但不是每个年级每门课程都适合此种教改方式,我们要进行准确的学情和课程分析。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积淀能力,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积累,因此艺术专业较低年级的学生不易采用导学课程。另外,艺术设计基础性课程通常处于通识和普及阶段,属于奠定艺术设计知识根基的环节,实践环节没有或偏少,所以也不适合大量开展导学课。而较高年级的艺术设计课程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能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能通过导学方式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

五、结语

在传统和新型的教学模式选择中,我们应着力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即是对人才培养的负责,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为艺术高校较高年级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证和参考。艺术设计教学应转变思维,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为依据,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扩大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为主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4]

猜你喜欢
导学式艺术设计解决问题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