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放入大江来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20-11-20 08:51山东何传跃李雪梅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学类选材题型

山东 何传跃 李雪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时间延迟了一个月。在部编版教材推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呈现何种态势,选材有什么特点,试题有哪些考点,体现出怎样的趋势,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以便更好地备战2021年的高考。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先来看下面一组表格:

卷别文本体裁作者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小说[美]海明威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小说葛亮2020年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散文蒋子龙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建水记(之四)》散文于坚2020年浙江卷《雪》小说[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2020年天津卷《线条之美》散文梁衡2020年江苏卷《少男》小说刘庆邦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一直都是以散文和小说两种体裁为主。由上文表格可以看到,所列的2020年高考7套试卷中,有4套试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小说,3套选用散文。2018年和2019年的全国卷均选用了小说,2020年变成了两篇小说、一篇散文,秉持了中外兼顾、以名家作品为主的原则。山东省近几年使用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多为小说,2020年使用了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天津卷素来崇尚散文,今年依然选用散文;浙江卷、江苏卷延续了2019年的形式,选用小说。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多为人文情怀浓郁、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相融、文质兼美的文章。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注重人生事理思辨,这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2020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全国卷Ⅰ《越野滑雪》,讲述的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传递了挑战精神;全国卷Ⅱ《书匠》刻画的是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彰显了“工匠精神”;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探讨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蕴含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建水记(之四)》和天津卷《线条之美》都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不仅看重艺术性,更看重思想性。文学类文本的思想性体现在对人生的关照、对现实的思考、对精神的呼唤和对价值的探讨等方面。

再看下面一组表格:

卷别题量分值主要考点2020年全国卷Ⅰ3151.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3分)☆2.分析人物心理(6分)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6分)2020年全国卷Ⅱ3151.分析鉴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3分)☆2.分析人物心理、情感(6分)3.归纳内容要点(6分)2020年全国卷Ⅲ3151.分析鉴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3分)☆2.鉴赏小说情节结构(6分)3.探究文学作品标题的作用(6分)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4161.理解文本内容(3分)☆2.分析鉴赏艺术特色(3分)☆3.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分析写作意图(4分)4.分析作品的结构(6分)2020年浙江卷4201.分析作品表现手法(4分)2.鉴赏人物形象(4分)3.分析作品结构、表现手法(6分)4.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6分)2020年天津卷5221.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4分)☆2.品析文中精彩语言表达艺术(5分)3.分析段落例证的作用(4分)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4分)5.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5分)2020年江苏卷3151.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3分)☆2.鉴赏作品文学形象(6分)3.分析作者情感态度(6分)

【注】“☆”代表客观题,其他为主观题。

由上文表格可见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的几大特点:

1.总体稳定,题量、分值略有调整

近年来,高考语文强化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大致保持在15分,浙江卷、天津卷分值较高,也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天津卷设置1道客观题和3道主观题,今年调整为1道客观题和4道主观题,分值由21分上调为22分。

2.局部整体并重,考查更为多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点很多,小到词语、语句的辨析,大到结构、主题的考查,命题或着眼局部,或着眼整体,宏观与微观兼顾,命题形式多元化。从2020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来看,有的着眼于局部,如全国卷Ⅰ第8题:“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有的着眼于整体,如全国卷Ⅲ第9题:“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从能力角度看,7套试卷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多种能力,基本涵盖文学类文本阅读所规定的能力考查要求。

3.分析仍是重点,探究分值较高

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这两类题型能够有效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从2020年各套高考试卷看,有“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小说情节结构”“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结构、表现手法”等,命题或从整体设置,或从局部着眼,可见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这两类题型仍是2020年高考命题的重头戏。探究类题型考查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分值较高,多以压轴题出现,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为重点。如2020年天津卷第20题要求点评诗歌,便考查了这一能力,体现出对“学以致用”的实用能力的考查,颇有创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展望

高考命题在稳定中求开拓,于传统中显创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从选材上来看,仍会以小说和散文为主。无论选小说还是散文,都会秉持文质兼美的选材原则,注重内容的厚重性、意蕴的多样性、主题的深刻性、形象的鲜明性以及表现手法的艺术性等。而时代感强、切合社会热点,具有深刻思辨性的文章,会更受命题者青睐。剧本作为重要的文学类文本之一,也有可能会闪亮登场,这一体裁也需要高度注意。从选用文章的作者来看,现当代知名作家的文章仍会是“座上宾”,但当下主流文化中有影响力的“新新”作者的文章可能也会出现。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四种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命题主要围绕八个要点:形象塑造、行文思路、主旨思想、语言表达、艺术手段、篇章结构、材料剪辑和环境描写。从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等能力的试题相对偏少,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能力的试题较多,尤其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的试题占多数,这种命题趋势体现了高考对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会进一步强化。

探究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有所发展的能力层级,体现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考查探究能力的题型在不断改进中渐趋成熟,或从宏观考量,像探究“形象”“主题”“题目”等,或从微观着眼,像探究“重要语句”“心理描写”“篇章结尾”等,设题呈现多样化态势。“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无疑会是考查探究能力的重要题型。值得注意的是,像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等能力的题型正在向“探究”方向转化,这种既具有语文性又具有思辨性的探究能力题型,其设置将更趋于“具体化”“个性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备考建议

关于如何科学有效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笔者有以下五点建议:

1.悟真经,多看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的严谨性、示范性、权威性毋庸置疑,高考命题总是在保持稳定性、延续性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因此,多研究高考真题,了解其考查方式,探寻其命题规律,有助于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研究高考真题,要着眼于文本内容和命题设计两大方面。各地所用试卷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对自己所在地区近三年的真题进行综合分析,就可能从中发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倾向和命题走向。全国卷是高考的风向标,除认真分析自己所在地区使用的试卷外,也应多关注全国卷。

2.重质量,多练名校考题

要强化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但训练需要注重试题质量。高三备考复习,面对的是书山题海,所谓“仿真”“冲刺”“精典”“夺分”类的试卷铺天盖地,但其质量常常参差不齐。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名校月考题、联考题质量相对较高,而且很可能体现当年的命题变化,多多练习,能很好地提升阅读和答题能力。

3.勤梳理,多读名家作品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以名家作品为主。学生可以对现当代知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梳理,比如哪些名家作品已考过,哪些名家作品有可能出现。高三学生时间并不宽裕,可以有侧重地多读一些两三千字的名家作品,此类文章的字数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的字数最接近。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这样即便遇到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章,也能根据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等的了解解读和把握文章。当然,多读名家作品的同时,也要兼顾作者创作后期的优秀作品。

4.善储备,多记鉴赏术语

从2020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情况看,考查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的题型比重增加。回答这两类试题,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不同的叙述方式、人称表达、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其作用与效果的分析都有相关的表达术语。如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近”,第三人称“自由”;再比如“抑扬”手法具有曲折性、对比性、深刻性等作用。把握相关术语,了解术语内涵,在答题时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使答案表述准确到位。

5.启思维,多看热点时文

猜你喜欢
文学类选材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