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提升研究

2020-11-20 02:02杨现勇王俭
高教学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杨现勇 王俭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必经途径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的桥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存在着缺乏人气、生气、地气、力气等亲和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内容、方式、环境等多方面探索提升对策,以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031-05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the only way to sprea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bridge between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ed. Enhancing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lacks popularity, vitality, local energy, strength and other affin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ubject, content, method and environ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so a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era;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affinity; improve countermeasures

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象、环境以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新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和教育者、受教育者沟通的语言工具,话语亲和力的提升能有效增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密切抽象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

在语言学领域,话语主要指的是符号系统,而在政治学领域,话语往往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从形式上讲,话语是口头会话或书面交际的语言;从内容上看,话语是用符号来表达一定的价值观。话语的功能不仅仅是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传达说话人在话语背后的立场、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其内涵是“教育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遵循相关的语言表达规则和规律,将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内容的言语符号系统。”[2]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借助话语交际进行,通过话语的交流互动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思想桥梁,在话语的相互作用中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内化为个体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其思想道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生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由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和话语环境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体系,不仅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程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合力内涵

亲和力最早作为应用于化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指不同原子之间相关联的特性,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如社会学的人际交往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近关系。亲和力也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并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具化到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各个领域,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内涵,学术界较有共性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主要是指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强烈的亲近感、共情感和悦纳感。”[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关系,是由内生与外生耦合而形成的,单向力不能形成真正的亲和力。在内在价值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是深化吸引力的第一步,是增强说服力的突破口,能够使话语成为受教育者自身话语系统的一部分,建构健康积极内在世界的基础;在外在价值上,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和生活化,能够获得受教育者的支持态度,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合力内涵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合力内涵的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合力的内涵可以作如下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合力就是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相联系,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依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话语所具有的情感力、和谐力、合作力和认同力。话语情感力即话语中含有教育者的感情态度,具有亲近感、共情感,能消弥学生的排斥心理、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话语和谐力即话语具有平等性、民主性,使师生双方处于融洽、和谐的关系中,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积极氛围;话语合作力即话语具有吸引力、创造力,使师生双方能互相配合、同向同行,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话语认同力即话语具有感染力、穿透力,能触动学生心灵,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使学生对话语承载的思想内容能自觉接纳认同,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话语亲合力所包含的情感力、和谐力、合作力和认同力是有层次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进过程中顺次提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样态和效果。

二、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必要性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拉近主客体之间心理距离的客观要求

话语是在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话语的表达必须要与其所存在的社会语境相符合。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的生存方式正在经历形态变革。作为一种言语符号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动态更新和完善。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抽象晦涩、话语游离现实生活、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不足,过多注重从宏观和思想层面来解释世界,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微观层面的细节问题,话语功能仍未完全克服“悬浮、空泛、夸大”的现实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语体系与时代赋予的使命不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传递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富有亲和力、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既关注其现实生活世界,解决其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利益,又维护整个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同时以“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构建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突破受教育者的心灵屏障,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距离感,打造二者的“心灵共境”,增进双方相互理解与尊重,实现思想需求与教育要求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二)增强受教育者主体意识、激发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4]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00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不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随着社会变革出现的一些新话语如全球性话语、时代性话语、网络话语等运用得心应手,而且在思想领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个性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其发展要求,努力转变话语方式和方法,使话语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更适合教育对象的现实生活和话语偏好,特别是增加话语主体双方间的共同话语,增强其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改变教育者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和话语垄断,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自觉践行的转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转换话语交往模式,促进话语通俗化的内在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不容置疑的价值旨归。”[5]话语不是说话者一个人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听话者的理解、认同和目的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师生交往实践为主线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质是交往实践的工具。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大多采用单向传输的形式,缺少双向性、互动性、开放性,这种形式过分强调话语的工具理性,容易忽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现实要求和话语的价值理性,使教育者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语言层次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目的不仅是话语传输,将相关内容以话语形式抛给受教育者,而是要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达成共识的教育目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习惯于主客二分的话语范式,话语主体之间的不平等、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受教育者作为人被排斥在教育者的视野之外,导致教育者的话语在传递中弱失,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了亲和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转换调整这种单向传输、缺少反馈和相互作用的话语主体间的交往模式,就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对话互动的共同体,保障受教育者的话语权,使师生以更加平等的态度、更加通俗的、生活化话语进行交流,充分发挥话语的交往功能、育人功能。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深入发展,与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纵深发展相对应的网络话语也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面临许多问题。

(一)话语主体疏离于客体情感,缺乏人气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目的不仅是简单地信息传递,而且是在平等和谐的话语交流过程中让话语产生积极的思想影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个体话语意识迅速提升,他们更愿意接受贴近现实生活的教育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习惯于“高大上”的传统话语模式,忽视了把教育活动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过于注重枯燥的理论教学和权威的道德说教,过于注重社会利益和价值,忽视学生对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个人追求。对受教育者个体需求的疏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脱轨,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强,存在较大心理落差,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态度冷漠、缺少亲近感;由于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敬而远之,教师孤悬高处,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气。“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6]只有走进学生实际生活,放下架子,建立师生之间对话互动的共同体,以更加平等的态度、更加通情的话语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

(二)话语内容偏离于时代现实,缺乏生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然也需要否定和抛弃以往话语中的消极和过时的部分。有效的话语内容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条件,实现对话语内容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性转化,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完成新陈代谢,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革新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及时反映时代变迁,甚至仍停留在过去的世界里,缺少时代感和现实感,话语的内容和形式都跟不上受教育者思想变化的节奏,造成“僵尸式”的话语,缺乏生气,失去了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难以入耳,更难以入心。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也许知道现代话语需要再创新,但是却不知“如何坚持和发展现代话语内容的再创新”,往往只对现代话语进行表面的包装和修饰,忽视了对传统话语本质的吸收和发展,未能探索传统话语的时代性作用,以弥补现代话语的不足,这种“断裂”导致了现代话语的“虚假”创新,如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鸦片”,能短时制造“生气”,但难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进步。

(三)话语语境脱离于生活世界,缺乏地气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是话语主体为增强教育实效所创设的特有的语言环境和话语氛围,传统话语语境是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培养恰当品行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得以传播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扩张到网络世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成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方式得到广泛应用,任何人都可以借由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舆论传播,即“人人皆是(受)教育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发生了变革,传统话语语境在育人方面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制约和对新媒体环境的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与网络文化的更新换代同步更迭。他们往往把现实话语照搬到网络中,并未随新媒体的实际情况来改变和整合话语内容,更不能顺应新形势形成一种新的“网络话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隔离于网络生活世界,没有网络生命力,缺乏地气,阻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话语方式游离于思想问题,缺乏力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突出问题意识,着力化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其关键在入脑、入心。这既需要明确存在的问题,又需要运用科学的话语方法。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通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精准的靶向性和强大的穿透力。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大量的“学术话语”和“专有名词话语”,这些极具精神特质的名词、理论话语虽然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抽象性特征,本身也不失科学性、完整性,但缺乏对需求侧的准确把握,缺少针对性和感染力,缺乏力气。实践中要么不夠精准,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扶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说“手榴弹炸跳蚤”;要么不能穿透受教育者既有思想的包衣,无法触及要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似乎“远在天边”,缺乏深入受教育者思想的“穿透力”,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不仅没有足够的获得感,甚至容易产生迷惑、抵触、排斥心理。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的对策

(一)提升话语能力,增强话语吸引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最根本的是增强主体的话语能力。从话语主体的综合素质来看,首先,教育者应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观,坚持民主平等的话语理念,以受教育者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友好亲近关系的建立,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受教育者真诚地接近教育者,达到“亲其师”者“信其道”的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际效用得以提升。其次,教育者要增强话语情感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是承载教育信息的冰冷工具,同时应伴随着话语主体对受教育者有温度的关心爱护之情。“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令人信者,莫外乎诚”。通过话语主体从内到外传递对受教育者的真诚关怀和情感渗透,达到相互尊重和信任,增强话语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果获得倍增效应。再次,要增强话语表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自身话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又要兼顾话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充分运用丰富的词汇、句式和修辞,体现话语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使理论与思想有机结合、审美与现实有机统一,实现从精神的、抽象的理论话语、学术话语向感性的、具体的生活话语转变,通过话语魅力,增强话语吸引力。

(二)创新话语内容,加大话语说服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教育者为满足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需求,将收集到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材料进行提炼或者再造而形成的关于价值观、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等信息。话语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重要信息纽带,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关键,也是制约受教育者主动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摧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创新话语内容,加大话语说服力,一要坚持话语内容创新的科学性,即话语内容要如实反映客观现实和规律,不虚、不假、不夸、以其蕴含的真理力量,实现以理服人;二要坚持话语内容创新的思想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思想发展规律,对症下药,达到言出有效;三要坚持话语内容创新的时代性,即话语内容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频共振,及时回答时代之问,说明现实之困,解释学生之疑。因为“一切跨越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求而形成的。”[8]

(三)优化话语环境,提升话语生命力

环境是话语生成发展的土壤,话语无论其形成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一定的话语环境,话语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除了受话语本身的科学性、话语主体的运用能力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语境环境的支撑程度。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下被受教育者接纳认同的程度不同。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需要不断优化话语环境,提升话语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优化要突出三个着力点:一是话语的主客体关系环境的优化,注重营造话语主体与话语客体间民主平等、积极和谐的话语氛围,轻松愉快地话语环境能激发话语活力,使受教育者积极融入话语情境中,自觉接受思想教育;二是话语社会环境的优化,通过社会综合治理,努力减少或消除社会生活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不一致、甚至相对立的消极现象,使社会现实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保持正向一致性,增强话语自信力;三是话语思想环境的优化,通过思想舆论媒介环境治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减少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干扰,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想环境,提高话语认同度。只有不断增强话语环境的承载力,保持话语的生命力,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

(四)转换话语方式,扩大话语感染力

话语方式也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话语表达的具体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否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效用,不仅在于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内容本身,同时也受教育者的话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话语方式不同会影响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产生不同的话语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话语内容的特点和话语对象的主体性水平,运用恰当的话语方式,并随着实践发展自觉转变话语方式。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点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换,一要从“独白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变,即改变以往教育者主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单向灌输的话语局面,通过主体间平等的话语互动,将受教育者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对话体系,增强话语的作用力;二要从“规训式”话语向“情感式”话语转变,即改变教育者强制性、训斥性、霸权性的话语态度,增加话语的情感温度,在情感的催化下,使受教育者自愿认同话语内容,增强话语的感染力;三要从“抽象性”话语向“生活式”话语转变,即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抽象地讲理论、讲道理,晦涩深奥、生动性不强的话语局限,将理论、道理寓于生活之中,以生活话语再现出来,使教育与生活一体化,增强话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旗帜,2019(4):5-7.

[2]郑敬斌,刘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问题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3):133-137.

[3]邱仁富.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06):9-14+90.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5]黃晓卉.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2):35-37.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44.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