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塑

2020-11-20 02:12刘敬董艳娇田丽媛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教育

刘敬 董艳娇 田丽媛

课题名称:新时期孝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Z16157。

摘 要: 中国的孝道文化历史久远,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志士以孝顺谦和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孝道还是一个人品德的考量,如果听闻某人非常孝顺,就会被乡亲们举为孝廉之士,在十里八乡都备受尊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传统孝文化,浓厚的国情与传统气息相结合,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以警示和善良的忠告,告诉我们,每一位有血性的中国人长大以后都要做一位孝敬的人。无论将来是功成名就或是功败垂成,都要不忘初心。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对于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是一项思想工作,更是一个警示。

关键词: 传统孝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63

引言:我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懂得孝的意义。孟子曾說过:要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尊敬别人的长辈;关爱自己的晚辈,进而关爱别人的晚辈。高校的思政课里重塑传统孝文化,正是给即将离开校园的学生的一种暗示,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不妨先做一个孝顺的人。

1 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中国孝道可谓源远流长,古代君王也曾以孝道治国平天下。在晋朝时期,有一个人叫王祥,他的继母特别想吃鱼,在腊九寒霜的冬天里,他身卧寒冰,冰化开后,就从冰的裂缝里蹦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地把鲤鱼拿回了家,用来侍奉他的继母。其实古代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给人的感动却是绵延悠长的。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我们,人不可忘本,百善孝为先。如今在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新一代的年轻人背负各种压力,时常会忘了“回家看看”。因此开展孝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高校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传统孝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试金石,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牵引作用。首先,传统孝文化能够促进文化和谐,以和谐为理念的文化体系,吸取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文化和谐的驱动下,和谐政治与和谐经济才能够稳定的发展,从而社会发展更加稳步前进。其次,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下,人间追求真善美。传统孝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规范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若每个人都可以尊师重道,孝敬老人,遵循这些行为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会更加迅速。最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在文化和谐,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个人情操得以熏陶,世界上会少很多孤寡老人,以身为范,教育下一代,将传统孝文化代代相传。

2 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教学措施

2.1 孝道文化价值观念同当代发展需要相结合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的行事基石,以传统文化为道德准则,提炼出适应当代发展需求的精髓,是高校学生思政课的着重参与点。学校可以开展多种传统文化的活动,如去养老社区看望老人,放映具有宣传教育作用的宣传片,给远在家乡的父母通一次电话。回顾父母含辛茹苦的教养过程,很多家庭的学生父母辛苦的挣钱省吃俭用供自己上大学,受良好的教育,进入社会以后的高校学生当然要心存感恩,为了自己可以为家庭撑起一片天,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受西方的影响,很多高校学生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淡化出高校学生的生活圈,相反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却在学校隆重开办,对于西方价格不菲饮食也情有独钟。高校的思政课中,要求利用有利的条件,及时纠正学生这种思想上的偏差。传统孝文化深刻的教诲,新一代的青年应该胸有报国志,任何时间不能忘本,家国情怀永远放在第一位,对于外国好的文化我们可以吸取采纳,但是杜绝崇洋媚外的行为。

2.2 高校思政教学体现传统孝道与珍惜生命相结合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孝之始也。”生命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珍惜自己和他人来之不易的生命,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近年来,社会媒体上不断报道很多令人痛心疾首的凶杀案,而作案者却是来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材生。这些案件引来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不禁感慨,这些作案者本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因为马上就要见到未来的曙光了。这种情形应该令高校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重视传统孝文化在思政课中的体现,从学生本身找突破口。学校传统孝道的教育,在爱的感召下可以唤醒一部分误入歧途的大学生的良知。如果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到位,心理上有所束缚,想到被害人的家人,以及伏法后自己家人的凄凉的余生,即便是当时心理再扭曲,也能从传统文化里撕裂出一道曙光,照亮着自己从中走出去,那么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2.3 传统孝道感召下培养高校学生道德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大爱的民族,崇尚孝道是每一位高校学生应该恪守的人生准则。乌鸦尚有反哺情怀,作为高校的学生一路走来所受的教育告诉他们,更该懂得孝敬父母回报社会。学校在开展思政教学模式中,可以增设一些以“感恩”为主体的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善良。以传统孝文化为标的,心存爱心和孝心,将来报孝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大学生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与光荣任务,用心体会父母的不易,感知社会的栽培。将传统孝文化传承下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也要有一颗善良和心存感激的心,生生不息的传承美德,使孝道得以延续。

结束语:综上所述,传统孝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向,有利于发展中国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家庭和谐。高校思政课,是关注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学科,在传统孝文化的熏陶下,高校的学生行为端正,有孝心,有爱心,善良勇敢,是社会人才选拔的标本。传统孝文化培养下的高校思政课堂,非常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年轻人心存真善美的感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传统孝文化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成长,在人生价值理念的引导下,人格正在悄悄地升华,未来有这样一批心存感恩的有志青年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杨岱,刘德华,常海霞,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探析[J].教育观察,2019,8(01):27-29.

[2] 黄雅婷.大学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孝道文化的重要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9):157-158.

[3] 姚晓东.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J].休闲,2019.

[4] 吴荣花.孝道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201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