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2020-11-20 02:12张丽琴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灵活性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张丽琴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多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教会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预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78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都枯燥而又乏味,学生必须在这种枯燥和乏味中不断的做题和背诵公式,才能不断进步取得好成绩。而如何让学生能够坚持并且自主的去学习数学,是教师们首先需要关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定力,热爱一切他们觉得好奇的事物,对于自己觉得枯燥无味的事物更是不屑一顾,这也是为什么在小学期间有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普遍偏低的原因。所以想让学生能够不排斥学习数学,建立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的兴趣是一个重点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兴趣是唯一一个可以推动学生去坚持学习的事物,要让学生对数学起兴趣并且保持下去,就要从多方面角度去实施,数学教学方面的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课前预习,熟悉内容

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教给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熟悉新课内容,弄清楚重点、难点,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做好记号,以便上课时着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其次,课堂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学习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精神专心听讲、抓住重点做好笔记、认真听预习中做记号的知识点,并多多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课堂练习,等等。再次,课下认真复习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并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在对所学的知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2 趣味互动,引领节奏

小学时期的学生,是个处于多动症的时期,他们天真烂漫,但是同时也酷爱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趣味互动,使学生在上课逐渐厌倦的情况下,精神一振,吸引他们的兴趣,引领课堂上的教学节奏。例如:在教导学生认识时钟的时间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提下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时钟的三根指针哪个是最懒惰的吗?”以此来调动这堂课开始的一个氛围,吸引同学注意,同时在课堂上,根据时间教导学生画指针的时候,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草稿本上画手表,看谁画的最正确以及手表画的最好看,如此整堂课的氛围也就上去了,在这么一个气氛下,相信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是分外高涨的。

3 创新思维、培养习惯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除传统课堂的讲述式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请学生上来做一回小老师,由他们上台为学生讲解某一个题目,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毕竟学生上台授课对他们来说极为新鮮,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年级的小孩子,老师对于他们来说地位非常高,而且这个年纪的学生,很多都在内心将自己比作小大人,能够自己上去做一回小老师,如此值得炫耀的事情,相信他们的内心也是很激动的,但是能够上去做小老师的,数学成绩必定不能够差,所以这也相当于促进了学生学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动力。另一方面,数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不同于语文的是,数学不是光靠背诵就能将其学好,更多的是需要平时频繁的进行练习,从而开发数学思维,才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日常反复的练习是不可少的,所以教师也一定要每日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数学训练。同时这也能培养学生的一个好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在长期不断地反复中养成的,所以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4 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不能够千篇一律。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一方面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策略。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一样,这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优生”和“差生”。统一的要求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优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差生面对目标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和策略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够有足够的动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并能完成目标,事半功倍的学习数学。而另一方面,因材施教还指针对不同的教學内容也要懂得变通。例如,小学不同的年级的数学难度相差太多,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因时制宜,耐心细致的指导教学,使学生学习减少学习的难度,尽快熟悉新知识,并且融会贯通。

5 总结方法,掌握规律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总的来说,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小学阶段的数学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更多应该注意的是切莫拔苗助长,应考虑实际的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慢慢引导,切莫超过该阶段的正常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艰难的去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循序渐进,通过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保持学生心中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灵活性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标的机械臂灵活性分析
更纯粹的功能却带来更强的灵活性ESOTERIC第一极品N-03T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