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事不易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译本分析看译者素养的重要性

2020-11-22 01:59吕黄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译本译文

■吕黄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一、前言

“一国的文字和另一国的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渡越那许多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危险,不免有所遗失或损伤。”[1]切斯特曼也说:“And so(translation)research,like the path of true love,never runs smoothly.”[2]译事不易早已不是新鲜事。原滋原味重现原文,是每个译者的终极追求。译者素养直接决定了译文质量。具体来说,译者文学素养的高低决定译者是否能在译文中把握住原作文化意象;译者对原文风格的把握决定译者对原文意义传达的准确性;译者的审校能力决定了译者辛劳收获的成果大小。好的译者应是博古通今,通晓中外的“全才”。目前国内《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译本共有八种。本文选取了国内首译本(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本)(以下简称南译)和目前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译本(扬恝、程爱民、邹惠玲译本)来做译本分析,尝试从译者素养的角度分析其在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二、译者文学素养与文化意象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不同民族因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不同,导致其所产生的文化意象也大有不同,而这些文化意象又往往体现在这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一书中指出“There are obviously many levels of or dimensions of causation that are relevant to translation.…The proximate(most immediate)one is that of the translator’s cognition”(Williams & Chesterman,p.54)此处,作者特别强调的是译者的认知。翻译时,译者的认知水平体现在从文学作品中一眼拾掇出其中的文化意象的能力。也就是说,即译者本身要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具有文学认知,在翻译时才能感知文化意象的。否则,就如谢天振先生在《翻译研究新视野中》说“由于忽略了文化意象的意义……严重者,会影响对原作意境、人物形象的把握。”Catch-22这部作品中涉及到许多文学意象的内容,戏仿是其中之一。如若译者本身文学素养不足,那么翻译制约就十分明显,只怕就难以洞晓约瑟夫·海勒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奥秘。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例1.He turned the other cheek on every occasion and always did unto others exactly as he would have had others do unto him.When he gave to charity,his left hand never knew what his right hand was doing.He never once took the name of the Loud his God in vain,committed adultery or coveted his neighbor’s ass.In fact,he loved his neighbor and never even bore false witness against him.MajorMajor’s elders disliked him because he was such a flagrant nonconformist.[3]

这段话是对梅杰少校品行的描写。不熟悉圣经的读者可能一下子无法理解其中玄机。这段内容几乎是对摩西十诫内容的戏仿。此处是对十诫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第七条(不可奸淫)、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和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其他一切)的戏仿。摩西十诫本身是神圣的,小说对其的戏仿好像是在赞美梅杰少校品行的高尚,但讽刺的是即使梅杰少校有这些“高尚”品行,他的长辈们也都不喜欢他。这使得戏谑反讽的效果在这种矛盾一跃而出。来看这南译和扬译两个译本的处理:

南译:在各种场合,他都逆来顺受,心里希望人家怎样待他,他就怎样对待人家;他行起好来,一贯慷慨大方,而且从不亵渎上帝的名字,从不和人通奸,从不想去勾引邻居的老婆。事实上,他喜欢他的邻居,甚至从来没有作过不利于他的伪证。梅杰少校的长辈不喜欢他,因为他这样公开地违反了他们心目中的生活准则。[4]

扬译:无论什么时候,他一贯逆来顺受。他一向以诚待人,就像他觉得别人也会这么待他一样。他一旦做善事,从来都是慷慨大度。他从不滥用上帝的名义,从不与人通奸,或是垂涎邻居的老婆。其实,他很爱他的邻居,从来就没有作过不利于邻居的伪证。梅杰少校的长辈们都讨厌他,因为他竟如此明目张胆地置约定俗成的传统规范于不顾。[5]

在该段话的处理上,两个译本都把“turned the other cheek”译为“逆来顺受”,虽然语义正确,但原文“把另外一半脸凑过去”的戏仿意向被抹去了。同样,“When he gave to charity,his left hand never knew what his right hand was doing”只译出了“慷慨”的语义,省略了原文意象,无法传神地传达出原文的戏仿。而对于“coveted his neighbor’s ass”的翻译,两个译文都出现了误译。摩西十诫第十条原文是“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s house;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s wife,or his manservant,or his maidservant,or his ox,or his ass,or anything that is your neighbor’s.(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其他一切)[6]”,相对应的“neighbor’s ass”应翻为“邻居的牛驴”。此处,两个译本都没很好的把握原文的意象,没有依据圣经权威译本进行文字处理,因此没能在译文中保留戏仿的痕迹,没有能很好地突出戏谑反讽的矛盾效果,从而使小说黑色幽默的风姿也丧失不少。由此可见,译者不仅要从原作中抓住戏仿的影子,更要在译文处理时,将戏仿的元素考虑进去才是上上之策。

例2.…and since his father had it on excellent authority that Russia was going to collapse in a matter of weeks or months and that Hitler,Churchill,Roosevelt,Mussolini,Gandhi,Franco,Petron and the Emperor of Japan would then all sign a peace treaty and live together happily ever after.(Heller,p.249)

该段描写的是内特利的父亲对局势判断太过乐观导致把儿子送上战场当空军的片段。在这句话中,“live together happily ever after”最为关键。这句话通常出现在童话小说的结尾“(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此处原文采用这样的句子是对童话小说的戏仿。通过“(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完美的结局与战争的残酷血腥的强烈对比,使人更加切身的感受到战争的冷酷,这种对童话小说戏仿的语言张力使得戏谑讽刺的黑色幽默的效果跃然纸上。来看两个译本对这段话的处理:

南译:……还因为他父亲自认为有充分的证据,断定俄国在几星期或几个月内就会垮台,而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墨索里尼、甘地、佛朗哥、庇隆以及日本天皇就会共同签订一项和约,从此相安无事。(南,第385页)

扬译:……同时还因为他父亲根据权威人士的消息说,俄国将会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垮台,而希特勒、邱吉尔、罗斯福、墨索里尼、甘地、佛朗哥、庇隆和日本天皇将签署一个和平协议,他们从此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扬,第298页)

南译将“live together happily ever after”译为“从此相安无事”,看似传达了原文语义,符合时代的背景,但是没有保留原作对于童话结局的戏仿,没有与时代背景构成强烈反差,讽刺戏谑的效果大打折扣,原文中想要传达的黑色幽默的效果也无法重现。而扬译将这个短语译作了“……从此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通过童话小说圆满结局模式的保留,使得原文中戏仿所想传达的戏谑反讽效果也准确表达了出来。

上述部分仅是Catch-22中众多戏仿中的两个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如果译者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定是无法识别原作的文化意象,更别提在译文中传达其精妙了。译者扎实的文学素养对文学作品翻译十分重要。

三、译者把握原文风格与意义传达

除了译者扎实的文学素养,原作风格是译者在处理译文时需要考虑的又一大因素。约瑟夫·海勒将原文黑色幽默的风格着力体现在了逻辑矛盾上,以荒诞表现荒诞。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Catch-22时除了要识别原文的文化意象,更要顾及原文的表现形式,努力使译文贴近于原文,“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7]Catch-22是黑色幽默的巅峰之作,其译文也必先体现其黑色幽默的风格,即以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现实。通读Catch-22可以发现,语言逻辑的前后矛盾是约瑟夫·海勒试图体现黑色幽默的着力点。就像海勒自己说的“皮亚诺扎岛是个极小的岛屿,本书叙述的时间显然不可能全部发生在那里”(南,第1页),他没法描绘惊天动地的大场面,但是他一直试图在文字与逻辑之间,拿捏沉吟,从矛盾的碰撞中扒搔出柳暗花明又一春之感。通过语言的逻辑矛盾,加大语言的冲击力,展示现实对人的异化。所以在翻译这部作品时,译者需努力克服惯性思维的束缚,时刻牢记原文黑色幽默的风格,对译文文字加以处理。下面来看两个例子:

例3.It was truly a splendid structure,and Yossarian throbbed with a mighty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each time he gazed at it and reflected that none of the work that had gone into it was his.(Joseph Heller,p.18)

该例取自约塞连看到军官俱乐部时心理活动的片段,句子展现的是一对明显的逻辑矛盾,即“throbbed with a mighty sense of accomplishment”和“reflected that none of the work that had gone into it was his”。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来说,一般人应该是为某件事做过贡献,才会在看到成果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但是原文描写的却是,约塞连产生成就感的原因正是想起自己没有为俱乐部建设出过一点力。这使得读者在思维逻辑的困惑中不经深究为什么。来看两个译本的处理:

南译:它确实是一座堂皇的建筑物。尤索林每次望着它,总有一股强烈的完美感觉涌上心头,同时也总回想着,自己竟然没有为它干过一点点事情。(南,第20页)

扬译:说实话,这幢建筑的确很壮观。每当举目凝望时,约塞连内心总升腾起一股极强的成就感,尽管他意识到自己从未为此流过点滴汗水。(扬,第16页)

在对这段话的翻译中,最值得斟酌之处就在于译者如何处理前文所说的逻辑矛盾。两个译本的译文,都让读者有一丝约塞连对于“没有为它干过一点点事情”是觉得可惜的。但事实上,约塞连产生了成就感的原因正是因为想起自己没有为俱乐部建设出过一点力。正是因为他没有为这座战争产物出一点力,他觉得有成就感,这一点说明了他的反战与逃离情绪。也就是说,杨译与南译此处出现了误译。这可能是因为译者在阅读原文时忽视了对原文黑色幽默的风格的把握,所以陷入了逻辑思维惯性的泥淖,出现了上述的误译。由此可见,译者在处理译文时一定要牢记原文的风格,才能更加精确地传达出原文。

例4.He(Colonel Cargill)was a self-made man who owed his lack of success to nobody.(Joseph Heller,p.27)

此处是对卡吉尔上校的描写。这一句话中,“Self-made”“owed”两个词与“lack of success”构成了一对逻辑上的矛盾。“self-made”意为“靠个人奋斗成功的”,“owe”意为“欠,感激,应给予,应该把…归功于”,两个词表明卡吉尔上校应该是成功人士;而“lack of success”笔锋一转,语义相反,“成功人士”却“不成功”。这种的反逻辑的戏谑,体现的是对卡吉尔上校的讽刺,加重了荒诞色彩。因此,在翻译时形式应予以保留。来看两个译本的处理:

南译: 卡吉尔上校是自己奋斗出头的,他的一事无成归功不了别人。(南,第36页)

扬译: 卡吉尔上校是白手起家的,因而,他的一事无成也就怪不得别人了。(扬,第28页)

在两个译本的翻译中,南译将“self-made”翻译为“自己奋斗出头”,扬译翻译为“白手起家”。两者比较,南译更加体现原文的“Self-”,强调了卡吉尔上校是靠个人的奋斗,语义上的矛盾关系可以得到加强。对于“owed”的翻译,扬译为“怪”,这虽与“lack of success”语调一致,但没有充分意识到原文的逻辑矛盾。相比之下,南译的“归功”就更恰当地再现了原文语言的反逻辑性,更准确地保留了原文逻辑矛盾形成的语言张力。由此说明,在翻译时,译者不应当简单在译文中轻易进行改动、补充。而是要像刘宓庆先生所说:“拿到原文以后通过反复阅读、钻研,掌握原文的总体风貌……并运用自己学到的翻译技能处理原文,使自己的译文尽可能适应原文的总体风貌。”[8]Catch-22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常以一种近似悖论的形式来突出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对抗。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时刻牢记Catch-22黑色幽默的总体风格,突出语义上的矛盾关系,从而最大程度使译文贴近原文。

四、译者审校能力与出版成果

在当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世界,仅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与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已不足以称“合格的译者”。信息化发展迅猛,译者翻译成果发表出版化的大背景,要求译者还需具备出色的翻译审校能力,熟练掌握与翻译相关的信息技术,比如翻译过程中运用相关词典、术语库、平行语料库等。一部翻译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是对译者本身极大的肯定,某些时候由于疏忽等原因,导致翻译作品无法及时出版、出版有误(比如南译本第384页把“热衷”写成了“热中”,扬译本第298页把“丘吉尔”写成“邱吉尔”的简单错误),甚至是不能出版,都是对译者前期翻译工作的否定。朱振武先生也曾提过“译事八型”,其中“编辑的工作:马虎型;时间的限制:紧逼型;后期的制作:隐秘型;”讲的都是译作完成后译本出版时的问题。这三个问题隐患决定了译作的质量。也就是说译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翻译审校能力,这样才可杜绝上述所讲的排版出错,后期审校原文译文错乱,译者名也会出错等出版错误。在比对Catch-22的两个译本时笔者发现南译、扬译两个译本中原文的感谢与前言部分两个译本均未译出,不知这是出版社有意为之还是大意失之。笔者认为译出原作的感谢内容是对作者及在写作过程中给与作者帮助支持的人或组织的认可,更加符合翻译标准中的对等原则。而翻译的前言则是作者交代了自己的写作背景与意义,这对更好的了解作品内容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译文时也应保留。比对时还发现Catch-22原文中没有目录,南译增加了目录,而扬译没有。笔者认为在该点上南译要优于杨译。因为对读者来说,南译创新性的此举让读者在阅读前就能把作品内容一目了然,也使译文显得更加有序。

五、结语

通过笔者对Catch-22所做的译本分析中不难看出译事不易。译者扎实的文学素养、译者对原文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译者出色的审校能力都是译者在翻译时应具备的译者素养。只有三者齐备,才有可能使译文原滋原味重现原文。当然,译者素养还包括其他许多素养,如翻译策略能力、翻译心理能力等,这也是笔者继续探究和亟待提高之处。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译本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黑色幽默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弟子规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