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2020-11-22 01:59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乐谱表现力钢琴演奏

■杨 倩/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钢琴乐音优美,深受人喜欢。随着钢琴及钢琴教学的普及,学习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他们虽然掌握了钢琴的弹奏技巧,却无法用钢琴还原和表达出对音乐的情感。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学生缺乏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若缺乏足够的音乐表现力,钢琴演奏就如没有灵魂的丧失,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础的技能,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是教学中的关键要点。

一、音乐表现力的三种基本要素

(一)听觉要素

乐声通过听觉振动人的心灵。钢琴演奏教学应当通过训练学生的“听”声音的能力来提升钢琴演奏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持续练习听觉,将音乐的音色、音高和音长等熟记于心。学生还要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听力,从“听”中去捕捉钢琴演奏曲目理所呈现的情感特点,学会在将钢琴演奏中巧妙的融入情感,传达曲目的精神内涵。学生只有具备灵敏的听觉能力,才能实现音乐与内心的相互融合,促进音乐情感的表达。

(二)感知要素

感知要素是钢琴演奏者以特定的心理活动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知素养,是学生透过曲目传神表达出曲目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学生若想弹奏出动人曲目,就要在掌握钢琴基本的音响与音色的基础上,利用具备的应用知识和素养,透过自身对演奏曲目的了解和感悟,诠释对曲目的认知,并表现曲目所饱含的情感,真正演绎钢琴曲目的风格和特点,并形成演奏者的个人风格。

(三)情感要素

音乐表现力好的学生弹奏出来的音乐一定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和精神的共鸣。任何乐器的学习,从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学习钢琴尤其如此。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要以听觉要素和感知要素为前提,设身处地的去理解音乐曲目中的情感,才能在演奏的过程中将领会到的情感释放出来。任何音乐曲目都是创作者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下,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创作出来的。学生演奏者叶有自身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创作者的情感并用钢琴演奏的形式将其传达出来。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要素较为抽象,在音乐教学中难以用语言进行描绘和教学,更需要学会生以自身的阅历为基调,揣摩创作者的情感,将音乐中的情感传播出去。

二、常见钢琴演奏中学生表现力不佳的原因

(一)教师的影响

钢琴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受到许多人的追捧。特别是在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之后,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体现在以钢琴为学生兴趣特长的选择上。但从整体上看,学习钢琴的学生大幅度增长,但钢琴教学的教师则增长缓慢,甚至有些地区缺乏专业的钢琴教师。教师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无法匹配学生的学习所需,势必导致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加上一些教师态度较为消极,缺乏求实务真的工作状态,导致学生的钢琴基本功都不扎实,更不用提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

(二)学生的主观影响

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音乐演奏的效果。学生演奏时的心理特征和身心素质,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曲目的理解和体会,也会影响其对音乐曲目的情感掌控。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演奏,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打乱原有的训练节奏,他们举手投足之间会显得僵硬,缺少情感和演奏的力度,使得弹奏水平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影响音乐的感受和整体效果。

三、钢琴演奏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应紧紧围绕上述的听觉要素、感知要素和情感要素做好提升训练,控制好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影响,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够自如发挥,传达出钢琴的美妙声乐。

(一)以文化素养为基础,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

与其他艺术一样,音乐融合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特点。要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以提升,就需要让学生储备不同方向、不同层面的丰富知识,有效贯通各学科的内容要点,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首先,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教授学生钢琴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乐理基础,方便其将音乐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其次,学生应在教师的鼓励和督促下,尽可能多的接触文学、哲学等知识,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这需要教师增加对学生临场实践能力的教学比例,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自然而然的应用自身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钢琴、小提琴、单簧管等有关讲座,聆听相关演奏专场,以增加各类西洋音乐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欣赏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二)以分析乐谱为前提,掌握创作曲目的情感

音乐的演奏,均需要解读和分析乐谱。大多数乐谱都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读懂乐谱背后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才能尝试去理解创作者的情感思路,才能真正把握乐谱中的情感状态。分析乐谱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乐谱并用自己的理解表达乐谱中的情感的过程。只有这样,钢琴演奏时才充满感情,具备好的表现力。教师进行钢琴演奏教学,要培养学生认真研读乐谱的习惯,树立“读乐谱知情感”的理念,并通过掌握对应的标记符号中传达的意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一些乐谱中含有调性互换,学生要注意乐谱左上角关于乐谱的性质与速度的标记,并对相应的乐谱段落进行改变,特别要传达出曲目的速度与情感。学生在练习钢琴时,就要对乐谱谱曲的构造、特殊的记忆乐谱标号及相应的指法做到了然于心,并认真分析乐谱,体会乐谱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提高练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多聆听,体会钢琴音乐之美

与雕刻、绘画等通过视觉实现审美的艺术不同,音乐是一门以听为主的艺术,稍纵即逝。品味乐曲中的美,需要培养灵敏的耳朵,及时捕捉到乐曲中的美进行回味。学生作为钢琴演奏者,更要培养“听”的能力,学会欣赏音乐之美,以耳朵的感受作为评价音乐好坏的标准之一。一些学生不习惯也不喜欢听自己的演奏,甚至导致演奏中发生错误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错失了改进的机会。一些学生一味追求音符的精确程度,并不认真聆听乐曲的整体韵律,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没有展现出来。教师在钢琴的演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会聆听的耳朵,从乐曲的旋律、和声、调性等等入手,更要去听音乐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识别钢琴音乐的情感与音质。此外,还要让学生常听其他的优秀乐器,如古筝、扬琴等,或听虫鸣鸟叫,提升他们的声音辨别能力,丰富他们的详细能力。甚至在教学中教师故意弹错几个音符,锻炼学生的纠错能力,从整体上让学生体会钢琴音乐。

(四)丰富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培养学生钢琴学习的热情

语言是教师开展钢琴教学工作的有力武器。教师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备受感染,从而促进其学习的热情。语言表达能力出众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精彩缤纷的内容的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温和慈悲的态度,能让学生身心放松,最大程度地拥抱知识,接受知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命令让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这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降低知识的有效吸收。此外,教师的言语还表现为对学生的激励。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能自信表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由于钢琴的学习十分漫长,学生很容易放弃。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信心,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鼓励学生不要轻易放弃。在学生弹奏不好时,也不能打击学生自信,而是要充分的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坚定前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演奏中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钢琴演奏教学时,要有意识的摸索方法,探索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切实将学生培养成钢琴艺术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乐谱表现力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山之高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乐谱:放飞梦想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纤变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