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视域下武术发展不足及对策

2020-11-22 01:59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太极拳竞技武术

■方 中/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前言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梦、文化复兴等“国学热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的文化战略背景下对我国武术文化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武术作为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文化代表,从文化经济学角度探索武术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文化经济是一种在文化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和重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文化命题。文化不但影响经济,而且文化本身也具有经济属性,加强文化中经济现象、经济效应及行为研究,对文化的有效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保证文化生活及活动持续发展,所以文化理论界人士和实践界人士要增强对文化的研究并实践探索文化功能的经济开发。文化经济功能开发的好坏不仅涉及到文化界结合经济的发展问题,也涉及到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故此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文化经济学角度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二)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主要采用了三种调查方法,分别为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找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且对目前已经找到的一些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鉴别和整理,同时在选定的文献之中获取相关研究信息,从而达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为本文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事实的科学性认识的形成了一种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把其中对论文书写有帮助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通过中国知网、国内期刊网等发表的相关文章、专著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查阅相关专著,获得与本文相关的知识,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当中,主要针对文化经济学视域下武术发展的不足来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所得出的现状结果与结论,进行研究与总结,得出相应的结果,并应用到本课题的研究当中,从逻辑上给予一定的可行性并提出当前武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借鉴内容。

3、归纳总结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主题,通过文献和资料查找的方式,搜集本课题相关资料之后,对所需要和能够运用的资料,进行相应归纳与分析整理,通过对可用资料的归类,整理出使用效率较高的资料,并应用到本课题研究当中,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借鉴基础和价值。并希望能够真正运用于实践,使理论具有实践意义。

三、讨论与分析

(一)武术发展现状

1、社会武术的发展

社会武术是指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习武活动的总称,主要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防病治病和培养武术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社会武术的发展形式主要包括:武术节、社区武术健身、武术表演、武术场地设施及用品、武术旅游经济等。武术节发展较好的活动有两年一届的河南登封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传统武术节,尤其是河南少林武术节不管在人数还是规模上都在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社区武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大公园练习武术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不难发现当前太极拳习练人数在全国各地公园占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武术旅游也抓住了良好的时机快速发展如登封少林寺及各大武术之乡等。

2、学校武术的发展

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教授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而学校武术则是对人身体和气质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全面发展人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推出“武术进校园”活动使得武术在全国各地学校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小学阶段设置校本课和社团等不同形式的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及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中小学武术发展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多高校也将武术课做为体育必修课,如北京大学将太极拳作为必修课程,充分证明学校教育对武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3、竞技武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体育思想的不断侵入,我国武术片面追求西方体育思想的基础上也朝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之后便形成了为了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武术表现形式即竞技武术套路,二十世纪后期竞技武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一度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在申请入奥过程中,竞技武术套路不断趋于标准化,竞技武术套路体育运动项目正式形成;近年来各种武术竞赛活动蓬勃发展,尤其以中小学生武术竞赛活动发展最为突出,但是大部分比赛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并为形成完整的武术联赛体系;由于近年来武术界不断出现一些违背武术发展规律的事件出现,近年来武术的发展不断趋于理性,竞技武术“一枝独秀”的发展方式得到改变,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协调发展不断得到武术界认识的重视。

(二)文化经济视角下武术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社会武术的文化经济产业链不完善

当今社会武术的功能主要注重表演和强身健体功能,严重忽视了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所富于的文化价值,虽然社会武术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经济产业与文化经济产业链严重脱离。“未曾习武先识德,未曾习武先学礼”等武学精神在社会武术中已经严重被忽视,社会上以武术谋生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更有甚者有些人为了达到表演效果在武术套路中加入杂技、魔术动作,这些行为将代表中国高雅文化的武术演绎成街头卖艺,这严重影响了武术的高贵形象,严重阻碍中国武术的发展。

2、学校和竞技武术文化重视程度不高

近年来在中国梦和文化复兴的战略指导下,国家推行了并实施了很多推动学校武术发展的政策,如“高参小项目”“武术进校园”等武术推广政策,但是学校武术课程的设置只有技术课程而没有专门武术的理论课程,并没有将中国武术精华传授给学生,从而出现了“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尴尬局面,武术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武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很难发展;竞技武术在现代化过程中盲目模仿西方体育精神,导致竞技武术以获取名次和奖牌为唯一目的,而将武术文化的教育完全抛在脑后,武术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中国武术体操化”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经济视角下武术发展成功经验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冲击,但是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文化多样性都是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不少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昆曲、古琴已经相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名目;太极拳、回族重刀、沧州武术、武当武术、少林武术、梅花拳等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起不仅有效的保护了很多文化遗产,而且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社会互动、与当地经济相融合的同时,大大的带动了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登封少林的武术,成功申遗后使得少林武术得到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也带动了武术文化经济的发展。

2、太极拳转变武术文化价值取向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完全符合中老年人健身,随着世界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太极拳的发展巧妙的抓住项目本身的文化性和健身性进行发展,从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发展将武术文化、健身、娱乐、产业完美结合,成为当前习练人数最多、普及率最高、文化经济产业最完善的武术项目,太极拳产业中包括专业的服装产业、专门的器械产业、专门的赛事举办机构等等。当今武术发展可以借鉴太极拳的成功经验,为武术的发展开辟出一条特色之路。

(四)文化经济视角下武术发展对策

1、加强社会武术的文化传播功能及品牌建设

市场营销学认为品牌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形式产品,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虽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是想要占领市场同样也需要有品牌,建立一个好的品牌对武术文化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升自身价值至关重要。中国武术应加强对武术品牌的研究,给武术品牌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有武术特色的特殊地方建立品牌模式,逐渐降旅游、装饰、影视、培训等产业均融入品牌建设当中。

2、促进学校和竞技武术文化教育功能的开发

习武之人注重“习武以德为先”,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充分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学校和竞技武术训练的同时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灌输,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宽容、守信、严谨的道德情操;“拳练百遍,其义自见”武术训练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才能获其精华,在练习过程中对青少年的耐心有很高的要求,无疑将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竞技武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传统武术不温不火,技击性武术相对滞后而健身性武术普遍发展。

(2)社会武术过于注重武术的经济功能导致中国武术文化与经济产业链脱钩。

(3)学校和竞技武术过于偏重技术导致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缺失。

(4)由于中国传统老旧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拳种濒临失传。

(5)武术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文化经济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

(二)建议

(1)加强社会武术的文化传播功能及品牌建设。

(2)促进学校和竞技武术文化教育功能的开发。

(3)挖掘濒临失传的传统武术。

(4)创新武术文化体系适应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太极拳竞技武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花与竞技少女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