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及高校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2020-11-22 01:59四川民族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廖 丹/四川民族学院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还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能够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职业能力

如今的用人单位在大学进行招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希望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但是部分学生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却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无法迅速的适应社会生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部分学生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对专业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成绩差,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无法顺利就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要具备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很多的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很多大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在就业问题上,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不平心里等不良心理状态,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缺乏主见,过于依赖家庭和父母,不愿意自己主动就业,而是想等待家庭和父母为自己安排岗位,这部分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因此对家庭有依赖的心理。

一部分大学生在寻找就业单位时,往往用自己身边的一两个已经就业同学的就业标准定义为自己的就业标准,存在攀比心理,而在攀比的心理的影响下,学生无法正确判断该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不考虑自己是否满足该单位的用人标准,因此会存在彷徨迷茫的状态,导致挑三拣四,最后无法选择合适的单位。

部分大学生会在就业时,自视过高,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个人素养是否符合该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不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个人能力,盲目的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就业困难。还有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不足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再与其他的同学相比,会产生怨天尤人、不平衡的心理,而不平衡的心理会导致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对同学甚至对学校产生极端的心理。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大学生就业困难也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有关,当前很多高校将学生的就业率做为一个考核指标,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办的工作人员,会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应付事务性的工作上,会将重心放在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上。而且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对大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仅仅是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使得大学生无法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就业指导中获得就业技巧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的了解。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把握就业市场

学校需要密切的关注各省市的就业市场的变化,分析科研单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市场对于就业需求的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的增加心理健康教程、实践课程、创业指导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充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还可以调动社会资源与用人单位合作,邀请企业参与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自个人修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校期间,大学生要努力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的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还要对本专业将来可能会从事的岗位有所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能力,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要找准定位,调整心态找到与自己最合适的岗位,要先就业,再发展。大学生自身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不能因为自己接受了四年的高等教育就比别人高一等,而只是因为自己比多别人多了一些理论知识,因此不要过于看高自己。同时对于已经成功就业的大学生要积极的向他们寻求就业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可以对自己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特长,从而顺利就业。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需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形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不止可以寻找合适的用人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以及个人能力的选择创业这一形式,并积极的为优秀的学生引荐相关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学校和辅导员需要注意的是,要强调创业的艰辛,对于缺乏社会资源的学生而言,要鼓励他们正确看待创业,在家庭和自身可以承受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避免出现因创业失败给学生以及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要充分的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要提高辅导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让指导员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就业观念等,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待大一的学生,工作重心要放在让大一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并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则是要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让学生能够通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大四的学生则是要指导他们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心理准备,要让他们能顺利就业。

(六)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学校可以将学生按照年级的不同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如在大一时,可以鼓励大一学生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大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大三要鼓励学生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大四则应该开设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面试礼仪等内容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就业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要顺利的就业,不仅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大学生自身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和思想,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更好的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