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探究

2020-11-23 06:31乔清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李白

乔清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不断加速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并挖掘发挥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非常重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们肩负的责任,而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不但要有信心,更要有办法。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为古诗词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缩影。同时又是工具所在,能够让我们在传颂解读古诗词过程中还原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李白的诗词为例,将古诗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李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暗含着我们民族的基因密码,历经5000多年的风雨飘摇和沉淀积累,它依然是我们的精神园地,也是我们改革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些园地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颗明珠短小精悍但内容丰富,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引申和剖析,还原放大成为一幅幅巨著,而这些还原而成的巨著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们就是要以人们喜欢的方式推广,把那些历经岁月洗礼、检验的优秀部分传承弘扬起来。目标确定了以后,方法就是关键,我们就是要运用好古诗词这个工具和载体,首先引起大家的兴趣,让大家学习传颂;继而引申学习,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和含义,从而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而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润物细无声”又“江入大荒流”。

一、古诗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与发展

我们这里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产生在过去,经过历史积淀和筛选,潜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大众普遍的心理的文化。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开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后期,在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宋、明、清等朝代。而唐朝作为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大国风范,书法、文学、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是各种文化的大成时代。在此之后的宋、明、清虽不缺特点,但整体处于渐渐暗淡的时期了[1]。

(二)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

古詩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文化源远流长,从最早诗三百和离骚楚辞开始发展,不断兴盛,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这时期的诗词脍炙人口,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的出现,使唐诗佳作良多,独冠古今,是中国人都熟知的传统文化代表。

(三)古诗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间关系

我们分析古诗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自起源、发展、兴盛和黯淡间的曲线,可以大胆地说古诗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以唐朝为例,盛唐是国富民强,文化兴盛,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而在这样的时代也孕育了一批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词也是古诗词的巅峰时期。自唐以后,宋、明、清等朝代国力渐渐衰落,文化也随之衰落,诗词的质量变差、数量减少。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兴盛时古诗词就兴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暗淡时古诗词就暗淡,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古诗词深深契合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契合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说,学习古诗词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十分巨大。

二、以案例解读古诗词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以李白的诗词为代表,解读古诗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李白诗词中的爱国之情

对于直接描述热爱祖国的不多,但是诗人通常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比如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些描写祖国大美山河的诗词非常有气势,阅读起来让人心情开阔,身临其境!这些看似是一幅幅壮丽的河山画卷,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传承而且加深了诚挚的爱国之心[2]。

(二)李白诗词中的建功立业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名句,比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抒发的就是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

李白诗词中也有很多表达建功立业的名句,他非常自信的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想用“三十万文章,历抵卿相”。他的那句“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是渴望建功立业却不留名清史的大气!在感叹之中我们也神往成为这样的人。

(三)李白诗词中君子气节

古人讲究人要有气节,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李白自言自语“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露着“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的狂放之气。他骨子里始终有一种独立人格,如竹子一般的人格魅力。在《古风·其十二》中以松柏的孤直和严子陵的不慕荣利、热爱自由为喻,抒发了自己刚直独立的情怀,让读者在感慨的同时在自己心中埋下了“做人要有气节”的种子。

(四)李白诗词中的友情亲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感情真挚又豁达开朗,表达的淋淋尽职,既写了诗中主人的盛情款款,又加入淡淡乡愁的描写,表露起来又是自然无痕却悠悠留长。这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真挚的情谊,虽是娓娓道来地描述了一个场景,却又是那么的感人至深。从此以后,“桃花潭水”成为描写友谊情深的代名词[3]。

(五)李白诗词中人文关怀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都城长安的月色下,捣衣声中诉说着亲人离别之情;在寒冷的秋风中,承载着对边关亲人的思念,让人怦然心动。“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李白的这首诗中处处浸透着对儿女的浓浓思念之情,在字里行间那种浓烈的情感仿佛要跃出纸面,让你不知不觉地想起来思念儿女之情,想起传统文化中那种团圆场景,在读文章撼人心魄的同时,让人不知不觉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以案例解读古诗词如何让我们暗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让我们心中拥有宏大气势

李白的诗非常大气,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读完就能感受到这种气势颇为不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中大河横流,苍茫悠长,心中豪气升起,气场非凡。

(二)让我们有了奇特、丰富的想象空间

《蜀道难》表现了他丰富的惊人想象和奇特的艺术技巧。“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种夸张的想象,大胆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山川的雄伟壮丽和惊奇险绝,整篇文章布满了想象,透露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豪迈气魄,让读者大开眼界,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三)让我们有了优美意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在安徽宣城时一人独坐,就是那一刻心灵的写照,一个孤独的心与眼前静静的山峰契合着,人与景物像是两个许久未见的恋人,突然重逢是那种又惊又喜,意境绝佳[4]。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黑色的夜中笛声响起,非常宛转悠扬,遍布整个城中;忽然又以曲中折柳,而忽生故园乡情。诗中有画,画中见景,相互结合,意境不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把送别的情谊写得非常入骨,既有深切意浓的细腻,又有境界开阔、天地苍茫的高朗阔远,让我们领略了一个不可言语的优美意境。

四、结语

以李白为代表的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胜数的古诗词作品,这些诗词不但能提升我們文化素养,而且是我们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具书”和“密码本”,而古诗词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陈巧雄.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启示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9:76.

[2]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9–120.

[3]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138–139.

[4]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6–39.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李白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