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11-23 06:31赵波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赵波

摘 要:惠山泥人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锡响当当的城市名片。明清时代是惠山泥人鼎盛阶段,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泥人一条街”。但是从上世纪末以后,惠山泥人就开始急转直下。就连鼎鼎有名的无锡惠山泥人厂,经营状况也是同样不太景气,已于2020年9月中旬将股权转让给了江苏耘林养老发展集团。惠山泥人整个行业已经到了最濒危的地步!本文就如何利用高校自身优势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瑰宝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可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利益往往羁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传承,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和许多经济价值不高、年轻人认可度不高的文化瑰宝逐渐走到了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惠山泥人便是其中之一。

一、惠山泥人的前世今生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特产之一,有文字记载的惠山泥人始于明代《古今图书集成》,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至今已传承了400余年,从辉煌时在惠山脚下的百余家作坊、拥有“泥人一条街”,到如今急转直下,连惠山泥人厂都已经易手,惠山泥人的技艺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老一辈的艺人们坦言,这份手艺能带给年轻人的收益不高,原先有些年轻人学习泥人制作,最后也都纷纷转行了。

二、惠山泥人在高校落地生根

惠山泥人的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首先是由于惠山泥人的经济价值不高,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在从事泥人的制作行业,没有了接班人,惠山泥人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其次,目前泥人的大多数作品题材仍相对传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缺少购买力。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2016年就针对惠山泥人传承提出“互联网+”的模式,将传统的惠山泥人阿福形象搬上了互联网。2019年1月23日,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与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共建的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研究中心开馆,正式开启了高校艺术设计与民间文化结合、推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之路。

作为无锡本土一个特色鲜明的艺术类普通高校,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本着发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育人功能,为非遗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文化传承新途径,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文化艺术人才,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与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共建了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研究中心。

三、融入课程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与高校的育人功能结合,近些年来有不少高校在尝试、探索。无锡不少高校也曾建设惠山泥人项目,想对传统技艺进行传承,但是大多项目不温不火,名存实亡。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将惠山泥人项目与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对接,用传统的惠山泥人和产品创新与设计有机结合,为此还专门开设了《项目课程》,让非遗和文创有机结合、妙趣横生。在这个项目当中,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得以运用,创新思维得以表达,惠山泥人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工匠精神的精工细作与学以致用。

在2019年里,校園文化周、校园实训周中惠山泥人项目无疑是最出彩的;惠山泥人艺术研究中心创作的“无锡惠山泥人庙会泥塑群”各个人物惟妙惟肖,无疑是最震撼的;惠泥造物成果展是传统文化与新文创完美结合的集中展示,无疑是最完美的。

四、开枝散叶,让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

《惠山泥人——小板戏》中标2020年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拓展项目,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教育通过一年的探索完美融合的结果,这也是高校利用自身育人功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创新的最新成果。通过这个项目,省内更多的学生将与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不仅将惠山泥人文化的魅力予以传承,也将提升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美育教育。

目前,《惠山泥人——小板戏》已经走进了如东县实验小学、丹阳吕凤子中等专科学校,共展出120余件戏文彩塑作品,60余件文创产品,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省评估办评审组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结束语

从20019年1月23日,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研究中心开馆至今,惠山泥人在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开枝散叶,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输入了新鲜血液,也创新了育人方式,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实践证明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育人功能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可以双赢。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