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院团一般性演出剧目中舞台美术创作的精品观

2020-11-23 06:31孙阳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繁荣舞台美术发展

孙阳

摘 要:一度时期,中国戏曲出现了全面的、深层的、整体的行业危机,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几乎被完全地边缘化了。究其原因,很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认为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戏曲已与当代人的审美兴趣格格不入。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进步,经历了信仰危机和人文危机后的人们,慢慢地从对现代艺术、外来艺术良莠不分的混沌状态以及对民族艺术全盘抛弃的盲目状态中,逐步地向理性回归。正如知名作家王蒙在《“红楼梦”与小说文化》一文中所言:“随着历史的曲折进程,新世纪国人们与20世纪不同,愈益知道了中华文化这本大经的重要与美丽。”

关键词:舞台美术;戏剧艺术;繁荣;发展

应和着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很多民众对民族戏曲的热情日益高涨,我们的戏曲艺术创作也因此开始活跃和繁盛起来。然而,这其间也出现了一种“两极分化”的创作现象,即无论是艺术管理者还是艺术研究者及创作者们,大多把创作视角放在了新创剧目上,却在有意无意间、自觉不自觉中忽视了对一般性演出剧目创作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在舞台美术的创作上更是分化严重。于是就出现了新创剧目的舞美在表象上辉煌一片,而往往这些花了大价钱、大力气、大心思去创作的“重点”剧目,其中不乏面对一些评委领导演出几场就马放南山、束之高阁的剧目。相对照的是那些经常在基层演出的一般性剧目的舞美,在体现上却是寒酸至极、令人揪心!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当代舞台美术的发展和进步绝不能是仅仅反映在少数所谓的重点剧目上,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兴盛也绝非是仅靠重点剧目就能实现!我们的戏曲艺术发源于民间、成长和滋润于民间,因此,我们的艺术创作更应该向心于民间!回馈和回归于民间!在推出重点剧目的同时,更需要在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一般性演出剧目上花心思、下力气、下功夫。

而所谓的一般性演出剧目,是演艺行业内相对于那些参赛或重点题材演出剧目而言的,行内也称之“吃饭戏”。这些演出剧目又大多以传统经典剧目为多,它们的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都十分强,它们的剧情、唱腔及表演等通过前辈艺术家们长期积极的探索和不断创造,已在观众中形成了比较扎实的欣赏基础,奠定了较高的艺术地位,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豫剧《清风亭》,京剧《狸猫换太子》,锡剧《珍珠塔》《玉蜻蜓》,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等。这些剧目的故事情节曲折,叙事性强且大多赋有传奇色彩;它们通俗易懂、百看不厌,是既起教化作用,又有娱乐效果。在演出中经常会看到很多观众是台上唱,台下和,不少戏迷们虽早就对剧情、唱腔和表演烂熟于心,但演到动情之处照样令他们或喜或惊,或悲或怜。由于这些剧目流传至今,从剧本到唱腔以及表导演手法等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排演模式或套路,从而给再次上演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但排练周期大大缩短,往往十几天就能搬上舞台,而且由于有现成的排演范本,因此各方面的投资也相对小了许多。而它们一旦上演,演出周期却很长,往往是多少年都在演这部戏,是既叫好又叫座,可谓一次排定终身受益。而今,各级戏曲院团把演出市场都转向了基层,他们在基层演出的份额占到了全年演出场次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各个院团排演的剧目中则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面向基层的一般性演出剧目,而基层剧团更是始终坚持在农村演出。由于这样的剧目能够给剧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这就大大增加了各戏曲院团的排演积极性,很多剧团甚至一年都要上演好几部这样的剧目。

舞台美术设计和具体方案的实施,是保证演出作品成功展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因素[1]。然而,在这些演出中有不少剧目由于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甚至更早一点的时间创作出来的,因此,无论是剧本题材、情节、内涵,还是在二度创作等方面都局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及欣赏观念。而现在上演的很多传统剧目连同二度创作几乎是一成不变地沿用着那个时期带有较大局限性的创作方案和演出样式。尤其是在舞台美术的呈现上,大多数剧团尤其是一些基层专业剧团,要么固守着原来的设计方案不变,要么则是不经整体的专业设计,用一些风格样式及色调不相协调和匹配的旧布景、旧道具、旧服装胡乱搭配,蒙混了事。偶尔有些“创新”,也是一些与剧目风格格格不入、完全抛却传统戏曲特色的荒诞不经的所谓“新版演出”。舞台美术实现手段日新月异[2]。这些演出的舞台缺少了真正能与时代相适应的气息,缺少了能与当代人产生共鸣的沟通,缺少了能给予当代人以更高启迪和教益的有效创新,缺少了对民族艺术发扬光大的责任担当。因此很多这样的演出也就很自然和必然地与当下这个时代产生了碰擦和隔阂。

总结这些现状出现的缘由,客观上一是由于很多剧团创作资金的匮乏;二是由于很多基层演出场所极其简陋的演出条件的限制;三是由于演出市场对剧团演出价格的极力控压;四是基层剧团普遍缺少专业的舞美设计人员。而主观上则是我们的一些艺术管理者和创作者们缺少对经典剧目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深刻思考;缺少对这些剧目进行与时俱进的有效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及探索精神;缺少对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深入分析以及对现代演出市场的认真研究。不仅如此,还有人认为这些常演剧目是前辈艺术家们的经典创造,既然已是经典,就不用也不容再作任何方面的创新和提高;同时还认为这些演出的服务对象大多都是认知面很低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最基层百姓,因而觉得这些演出的舞美有与无、优与劣是无所谓的事,他们心中的大众化就是简单化、平庸化、粗糙化。他们忽视了自己是一个地方上乃至一个剧种中起着示范性、引导性的专业戏曲演出团体,有个别剧团甚至还担负着振兴、保护和传承一个剧种的重大使命。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百姓生活水平和审美品位的极大提高,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更多元化的趨势,像这样的演出和创作观念,以及这种贫乏而寒酸的舞台美术呈现不仅对一般性演出剧目的完美体现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对我们专业剧团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带来了冲击,也把我们的民族戏曲推向了更局促的边缘。

鉴于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一般性演出剧目的舞美要想得到有效的体现,就要在创作质量上走精品创作的道路,而要走精品创作的道路就必须要确立一个能够适应基层演出的舞台美术创作的精品概念,但这个概念的确立和形成则首先要使我们的管理者和创作者们自觉地形成一个正确的精品观念,从而才能使精品概念得到具体而有效的发挥和落实,而精品观念的形成则是一般性演出剧目发展和进步的必然意识。诚然,随着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演艺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许多剧团的发展境况客观地告诉我们,如果要把本就有限的创作资金更多地投入在一般性演出剧目的舞美创作上确实很不现实;同时,许多基层演出场所的演出条件也确实简陋,何况随着演出市场的需要,现在的大多数剧团已经是在农村的田间地头、百姓的庭院晒场自搭舞台进行演出了。必须符合基层演出场所的装置限定和基层演出市场的运作方式。具体地说,一般性演出剧目的舞美在创作构想上既要专业、严谨,又要因地制宜、合理表现;在创作手法上既要样式多变,又要简洁精炼、风格统一;在制作方式上既要精致巧妙,又要轻便灵活,能够使装台、装车方便快捷;在资金投入上要做到不浪费、不白费、少花费;在演出效果上要使绝大多数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专业演出的专业风范,以及经典剧目在演出呈现上的经典魅力,并最终起到积极地引领和促进观赏的作用。舞台美术是一种创造性艺术,舞台美术结合舞台背景、灯光特效、服装道具、舞者妆融为一体的艺术创作[3]。

纵观往昔,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戏剧艺术的发展之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然而,无论从拯救、振兴、普及和发展民族戏曲的角度,还是从专业剧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一般性演出剧目的舞台美术创作不容忽视。提高一般性演出剧目舞台美术的呈现质量更是刻不容缓!我想只要我们牢牢树立起正确的精品创作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舞台美术的发展和进步会更加喜人。

参考文献

[1]陈茂义.舞台技术漫谈[J].黄河之声,2014(11):118.

[2]张旭.舞台美术发展现状问题探讨[J].演艺科技,2016(2):52–54.

[3]徐海龙.论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J].中国高新区,2019(23):295.

猜你喜欢
繁荣舞台美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舞台美术设计浅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媒体与舞台美术的关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