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新闻标题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

2020-11-23 06:31沈忱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语用学微博

沈忱

摘 要:微博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形式,具有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互动性好等特点。文章基于新浪微博新闻标题语料,借助语用学视角下身份建构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微博新闻标题的身份建构情况及成因。结果发现:第一,微博新闻标题中倾向于使用“身份”标记;第二,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中身份的建构和选择不同;第三,受不同交际需要的影响,微博新闻标题中的身份建构不同。

关键词:微博;语用学;身份建构

一、引言

身份(Identity),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表示“变化中的同态或差别中的同一问题,如同一律”。Erik H.Erikson 最早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心理分析的一个技术术语来使用。随着身份研究的话语转向或后现代转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社会建构主义观[1]。随着社会建构主义观的不断发展,语用学领域下的身份建构研究也日渐兴起。国内外对身份研究的内容丰富,包含了政治、社交、文化、法律在内的多个领域,但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建构研究起步较晚,仍显不足。本文尝试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微博新闻标题语料中的身份建构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本文以微博新闻标题——新浪微博下“新浪体育”、“新浪娱乐”、“新浪新闻”公众账号下的新闻标题为例,尝试探讨如下问题:(1)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的利用情况。(2)微博新闻标题中特定身份的建构。

(3)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建构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语料均来源于新浪微博新闻。语料来自三个月之内“新浪体育”、“新浪娱乐”和“新浪新闻”三家公众账号下随机搜集的新闻标题,包含体育、娱乐、政治(含社会)新闻共300条,以便文章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的利用情况

文章对所收集的300条微博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出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的利用比率为58%。同时將所有新闻标题按照内容划分为体育类、娱乐类和政治(社会)三大类。根据定量统计发现,每一类新闻标题中对于“身份”的利用存在着差异:体育类21%,娱乐类29%,政治(社会)类50%。

其中,政治(社会)类新闻标题中带有的身份标记最多;例如,“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获人民英雄称号”“美国诗人路易斯·格丽克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等新闻,通过标题中对人物政治身份或社会身份的选择,来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2]。

此外,体育类和娱乐类新闻标题中,也存在诸多身份标记,对于这两类新闻标题的身份选择,通常为新闻主题的附加信息;例如,“准妈妈唐艺昕孕期游泳”这一新闻标题中身份标记“准妈妈”用来突出女星唐艺昕的身份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定性。总之,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微博新闻标题会选择不同的身份标记,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微博新闻标题中特定身份的建构

1.新闻人物的身份建构

为了避免在新闻中出现当事人身份模糊的情况,我们通常会在新闻标题当中强调某一身份,而弱化其他身份;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建构新闻人物的身份。

例:世贸组织将迎25年来首位女性总干事。

在这则新闻中,通过“女”和“总干事”两个身份标记,突出了新闻人物的性别身份和政治身份。虽然在这则新闻中,人物也许还存在“公民”“母亲”“妻子”等社会身份,但新闻中为了突出性别化与政治性之间的冲突点,吸引大众的眼球,新闻标题中特意强调了“女性”和“总干事”的身份属性,达到新闻传播亮点的特定效果和目的。

类似的通过对比、忽略、突出等手段建构新闻人物身份的微博新闻标题还有:康辉点赞985学霸硕士农民;父亲人群中比心天安门站岗儿子;刘昊然被男粉叫宝贝等。由此可见,在微博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人物身份建构中,可通过不同策略和方法选择新闻标题所需要的身份属性,这一点也有助于新闻标题制作的创新性和开放性[3]。

2.新闻读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读者是新闻语篇这一特殊交际过程的另一端,是信息的接收方,往往被认为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4]。微博用户在新闻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新闻的参与者和批判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新闻读者往往将自己置身于新闻内容中,通过自我身份建构和选择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中,并利用微博中评论、转发、点赞等功能,达到人际互动和话语交流的目的。

例:一名中国公民在黎巴嫩首都爆炸中受轻伤。

在这则新闻中,新闻读者在阅读新闻标题时,看到“中国公民”字眼,往往会迅速建构起自己的身份选择。此时,读者并不是一个旁观者,同样作为“中国公民”,读者会为同胞受伤而痛心;通过正面积极的身份建构参与进新闻话题的互动和讨论中。这种读者身份构建的方式,在微博新闻标题中常常使用。读者通过特定的新闻内容和语言环境来选择和建构身份,从而达到新闻标题主观化和新闻参与的交际性目的。

(三)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建构的原因

通过研究发现,微博新闻倾向于使用带有身份标记的标题,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从而实现特定语境下交际的目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中身份标记的选择和建构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建构的几点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微博新闻标题的特殊性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工具,要求其对于新闻的处理具有高效、便捷、互动等特点;同时,微博上的新闻量远大于传统新闻媒体传播方式,如电视、报纸、杂志等。所以要想吸引大众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只有通过特定的新闻标题设置手段来达到交际目的。此外,微博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属于“题文分离”式结构,新闻标题通常设置的比较精炼简短,使读者一目了然。

2.不同类型新闻的交际目的性

由于不同类型的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和预期达到的交际目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新闻标题中的身份建构。例如,在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中,记者时常通过选择有目的身份标记来达到有效设置标题的作用。而体育类和娱乐类微博新闻标题中对于“身份”的使用频率较低。原因在于公众对于体育类和娱乐类明星或者相关人士的熟悉程度较高,看见名字可以直接联系到人,因此不需要特别突出其身份。只有在鲜少情况下,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下需要对身份加以说明。

3.传媒时代的商业性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了迎合受众,满足大众群体的猎奇欲望和审美品位,实现网络传媒的商业目的,微博新闻标题中的身份建构有着特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微博的存在极大地缩短了普通民众与“名人”之间的距离。对新闻人物身份的建构与选择加以精心钻研,再通过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极易达到刺激眼球,提升点击率的目的。所以微博新闻标题中的特定身份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结语

本文基于语用学视角,对微博新闻标题中的身份建构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主要从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的利用情况、微博新闻标题中特定身份的建构和微博新闻标题中身份建构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微博新闻标题中倾向于使用“身份”标记来达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中,“身份”的利用频率不同;身份的构建是动态的、多元的。受到不同交际需要的影响,出于不同目的,新闻标题中的身份建构也是不同的。

当然,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所研究的微博新闻标题语料容量不够大,范围不够广,对微博新闻标题的研究只是泛泛而谈;所选的实例还停留在浅层,不足以证明所有情况。这些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enwell,B.&E,Stokoe.Discourse and Identity[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328.

[2]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关键问题与主要路径[J].现代外语,2014,37(05):702–710+731.

[3]毛延生,虞锐.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身份建构的质性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6):49–54.

[4]吴珏.语用身份观视角下的新闻标题主观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语用学微博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中学英语女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建构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