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片《撞车》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2020-11-23 06:31丁孝丽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文化冲突

丁孝丽

摘 要:影片《撞车》通过描写洛杉矶的一场车祸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了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对于文化的融合表达了强烈的渴望。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里,这样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本文基于影片中多个人物角色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各个角色身上体现出的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并且探索文化融合现象,对提高不同文化群体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撞车》;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一、引言

《撞车》是由保罗·哈吉斯执导的于2004年在加拿大上映的一部影片。2005年此片在洛杉矶上映后以拍摄的流畅技巧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洛杉矶本身具有的多元文化特性给予了本片多个文化碰撞的可能,在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社会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构成了本片庞大、复杂而最终又回归原点的故事结构。他们身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但又相互联系,他们的矛盾在碰撞中凸显得淋漓尽致。本文以影片中的重要人物角色入手,分析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文化冲突。

二、碰撞中蕴含的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指的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织文化在互动过程中由于某些抵触或者对立状态所感受到的某种压力或者冲突。产生文化冲突有多种原因,刘苏敏[1]认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价值观是引起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思维方式、语言障碍和文化语境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刻板印象以及偏见是引起文化冲突的必然原因。

影片的第一幕便是一名亚裔妇女撞车的场景,从二人对话开始,亚裔妇女就表示“墨西哥人不会开车”,并以此来攻击对方,威胁对方要向移民局检举。而对方也抓到了她蹩脚的英语发音的弱点,并让警察标注“是肇事率高的亚裔驾驶撞我”。美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者众多,造成了普遍墨西哥人不受欢迎的现象。因此亚裔妇女认为自己似乎更有权力去“歧视”面前的这个“墨西哥人”。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便是洛杉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日常事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身怀戒备,带着刻板印象与偏见去互相对待。

黑人青年安东尼出场时正在和同伴谈论关于黑人遭受歧视的问题,他认为自己在吃饭时不得不等上一个小时32分钟是因为服务员认为黑人不给小费才不招待他们,另一个黑人青年反问安东尼:“那你给了她多少小费?”安东尼表示这样的服务我会给小费才怪。种族歧视问题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被歧视者认为自己承受着这个社会所有不公平的对待,而他们对于不公平对待的反击和报复又成为歧视者施加歧视的理由。在和检察官夫妇迎面相遇时,简下意识移开视线的行为被安东尼认为是歧视黑人的表现。周莉萍[2]在分析美国多元文化时指出美国的种族主义使白人社会和少数族裔社会相互分离和不平等,政治文化的中心位置始终由白人社会所占领,而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始终处于一种被歧視的“边缘人”地位。安东尼在影片中的表演就是黑人在美国社会文化地位的一种常态化表现。

很多网站在介绍白人检察官妻子的角色时,会用“性格骄纵,生性多疑”来描写她。简的确是一个多疑的人,却不是生来就多疑。处于歧视者地位的简,在遭遇黑人抢车后回到家中,发现修锁公司派来的修锁匠是纹了监狱刺青的墨西哥裔人,就先入为主地认定纹了刺青的修锁匠是一个混混,并且怀疑他会在第二天就将家里的钥匙卖给犯罪团伙。她还会因为拉丁裔女管家玛丽亚没有将盘子放进碗橱而发脾气。简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歧视者的一方而有更好的生活,相反,她觉得自己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入侵,而且还因自己的偏见而忽视了善良的玛丽亚对家里所做的付出。

而另一个职业为警察的白人瑞安,在给医疗机构办公室打电话时迟迟得不到答复,询问名字得知对方名叫“夏妮可·强森”,便轻蔑地说出:“夏妮可,原来是个黑人啊”直接地表达了对对方的歧视。在执勤中,瑞安将对夏妮可的怒气发泄在了黑人导演夫妇的身上,他羞辱了黑人导演卡麦隆的妻子。在后来瑞安为了父亲的病情再次去找夏妮可·强森时,他们的交谈依旧得不到结果,瑞安再次发表了歧视性言论。后来,他再次向夏妮可表示,虽然自己是个坏人,但父亲是一个对黑人友好的人。希望夏妮可同意父亲病情的签字,而再次被拒绝则将他推向了绝望。面对父亲的病情而又无能为力的他找不到情绪宣泄的出口,只能表现在对黑人的不满上。

来自波斯的百货店主法哈德,脾气暴躁,不懂英语,在洛杉矶这个城市受到了不少的排挤和偏见,以至于后来的他不相信任何人。修锁匠为他换锁时就建议他换一扇门,可是性格执拗的法哈德居然认为他有不轨的图谋。第二天他的店遭到了洗劫,他理所应当地认为是修锁匠做了这一切,身为种族主义受害者的法哈德在此时变成了施暴者。文化冲突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是指一个民族把自己当作是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当作对待其他民族的参照,以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行为,并把自己同其他文化相隔离开来[3]。多元文化的冲突贯穿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的深度却不止于此。

三、沟通中蕴含的文化融合

在各个故事支线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人物对于矛盾和冲突的正视和理解实质上是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所谓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其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吸引的过程,它以人种的混合和文化的同化或者相互适应作为标志[4]。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人们,也有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也正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才拥有开放的文化态度,具有文化接纳性和包容性。

作为种族主义受害者的安东尼,在遇到来自中产阶级的黑人卡麦隆后,看到了白人警察对他的庇护,也看到了卡麦隆为生活做的妥协。踏上了那辆有大窗户的公交车,他看到了黑人妇女平静地织着毛衣,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开怀地大笑,宽容和理解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后来他拯救了货车里被贩卖的亚洲人口,嘴角的微笑代表着他开始接受和包容自己曾经调侃的亚洲人。

白人检察官妻子简在终日的郁郁寡欢中越来越迷茫,她向自己的密友凯若打电话寻求帮助,却得到了冷漠的回应。简不小心摔下楼梯后,陪在身边的是女管家玛丽亚。此时她才意识到,由于自己的偏见,而错过了眼前的这个好朋友,她与玛利亚的拥抱即是对玛丽亚身份的认同与接纳。

在一次平常的执勤中,白人警察瑞恩遇到了一场车祸,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即将燃烧的汽车内救人。结果发现车祸当事人就是之前被自己侮辱过的导演妻子,对方也认出了这名白人警察。瑞恩选择了拯救,即使同事为了他的安全强行将他从燃烧的车里拖了出来,他却选择了重新爬回车内。而最终卡麦隆妻子也在生死之间选择了活着、选择了原谅。

波斯百货店主法哈德得知被洗劫的店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便将这一切后果归咎于修锁匠。他拿上手枪,找到了修锁匠的家,等待着修锁匠的出现。子弹射出的那一刻,披着“防弹斗篷”修锁匠的女儿却挡在父亲的前面。看到修锁匠的女儿安然无恙,法哈德认为是天使拯救了他,不懂英文的他,看不懂子弹盒子上写着的“空包弹”。虽然种族间的偏见和敌意是难免的,但是冲突过后,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才是必要的。

四、结语

《撞车》中刻画的不同人物形象的背后其实就是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价值观,在洛杉矶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是多样的。有黑人与白人的文化冲突,也有黑人与黑人的文化冲突,有波斯人与墨西哥人的文化冲突,更有美国人与墨西哥人的文化冲突。面对不同的文化冲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沟通才能实现文化和谐。

参考文献

[1]刘苏敏.文化冲突和融合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21):202–203.

[2]周莉萍.美国多元文化政策评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3):20–23.

[3]Summer W G.Folkways[M].Boston:Ginn,1940:646.

[4]邓红.简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跨文化沟通与融合[J].四川冶金,2004(02):47–49.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文化冲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酒店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