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法在中职《会计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24 15:02林文成
读与写 2020年2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会计专业基础

林文成

(福州第二技师学院 福建 福州 350300)

《会计基础》是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它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会计概念的基础上,编制凭证、账簿与报表并进行错账更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学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同学们对会计基础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实际做账能力了。因此,教学一体化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专业实践有机地进行结合,从而培养出一批兼具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文章结合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案例,探讨如何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会计基础》的课堂教学实效,实现一体化教学价值。具体如下:

1.以营造教学氛围方式推动一体化教学进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太注重实践,造成学生对凭证账表等的实际操作比较生疏。有的学校连专门的会计实训室都没有,有的学校即使有专门的会计实训室,配套的做账软件也相当滞后,学生学习了以后无法满足外面企业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显而易见是失败的。

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场所,要求教室和实训室融为一体。一体化教室里有最新的会计做账软件,有点钞机、收银机等这些平常需要学习操作的配套设备,学生在一体化教室里分组分工合作,在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思考,通过动手强化了对理论的理解,而理论的支持又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相得益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一体化教学的相关任务。

例如,以错账更正教学为例,按照“优秀带后进,资源互补”的原则,教师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既要保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进行适度调整;推选或任命“财务主管”作为团队的领袖,科学构建学习团队。随后同学们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整理学习资源。在一系列的工作准备后,教师发布错账更正任务,同学们进行错账更正。在完成错账更正后,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反馈在错账更正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时讲解与纠正,规范实践操作,最终达到完善学习的目的。

2.以完整的考核评价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那么对应的考核机制也应更加完善,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考核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例如,以《会计基础》课的错账更正为例,学生更正完错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个小组先进行自评,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互评。另外,教师针对学生更正错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评价,比如是否按时出勤、练习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参与分工协作、错账更正是否完整、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等,自评、互评、老师评定三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的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评的70%。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提高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技能竞赛方式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发展

《会计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学习价值在于打好会计专业基础,进行基本的会计做账操作,为同学们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准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上这门基础课,参加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不妨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实际模拟会计业务比赛,通过参加比较大型的技能竞赛,能够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整个会计教学体系注重哪些教学模块,对《会计基础》学科的教学有哪些新的要求,学生在哪些环节比较薄弱,今后的一体化教学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

2018年末,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福州市的会计技能比赛后,总结出学校学生在成本计算、编制会计分录与报表等方面与其他学校存在较大差距,这反映出同学们在上《会计基础》课时,最基本的会计分录与报表没有掌握完全。因此,教师在寻找原因,一体化教学是否只停留在面上,教师没有及时深入地了解同学们的账表掌握情况,一味以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为标准,忽视了学生整体做账与记账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做账的水平,在强调分工合作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个人账务处理水平的能力,只有学生整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与提高了,教学一体化才有开展的意义与动力。

4.以学业水平测试改革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2017年起,福建省中职学校要求举行学业水平能力测试,会计专业学业水平能力测试的专业课是《会计基础》,考察范围从基本的会计理论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相关内容、财产清查以及会计实务操作题等,无不要求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细致的掌握。这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听懂,还得让学生吸收好,考试得高分。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时,不能再满足于学生自评互评所得的成绩,而要想方设法地提炼知识点,加强会计实务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对会计分录了如指掌。

例如,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完工产品成本是有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项组成。教师上课时,应引导学生分别做生产用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的丁字账,根据这三项的丁字账填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和完工产品入库单,进而做出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整个操作过程,这样在进行学业水平能力测试时才能熟练完成所有的会计实务操作题。

5.以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一体化教学的队伍

《会计基础》课需要结合《会计操作技能与实习》这门课一起上,让学生在巩固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加强实践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绝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直接由大学毕业到学校任教,缺乏做账经验,这就造成教师在上课时,不够形象生动,不能手把手地现场演示与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做账。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外派会计专业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基本的做账过程,体验会计各个岗位的分工合作,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等。学校还可聘请一体化教学的专家对会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多进行课堂观摩。另外,学校和学校之间也可举办教学观摩,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教师们体验到在《会计基础》课堂教学上不同的方法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地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模式单调滞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教学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互动,改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迎来《会计基础》课教学的春天!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会计专业基础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