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三一轮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复习策略

2020-11-24 07:10福建王书红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官能团选择性考点

福建 王书红

随着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以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试题(以下简称山东卷)为模版的新的高考模式在全国各省陆续展开,福建省也将在2021年迎来第一届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就化学学科而言,与旧的考试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选修模块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由原来的二选一变成了选择性必修模块,这样一来势必要求高三教师要认真研究与这两个模块相关的新高考试题,以便在高三一轮复习的教学中重新定位,及时调整复习思路。

一、新高考前《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选考情况

就福建省而言,自2006年施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考(二选一)开始,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时,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也倾向于建议学生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因为该模块知识点相对较少,考题中各小题之间相对较独立,学生拿分点较多。而《有机化学与基础》模块需要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熟练掌握基本官能团的性质,并具备写出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能力。综合以上原因,福建省大部分学校只教授《物质结构与性质》一个模块。

二、新高考试卷中涉及选择性必考模块试题变化趋势

1.选择性必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往年考点分析统计

图1 2012—2019年全国卷Ⅰ物质结构选做题知识点出现频次

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全国卷Ⅰ中的新变化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其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2)(2017·全国卷Ⅰ·35节选)在KIO3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中,I处于各顶角位置,则K处于________位置,O处于________位置。

图2

(3)(2018·全国卷Ⅰ·35节选)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3(a)的Born-Haber循环计算得到。

图3(a)

图3(b)

(4)(2019·全国卷Ⅰ·35节选)图4(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4(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________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________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MgCu2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图4(a)

图4(b)

(5)(2020·全国卷Ⅰ·35节选)LiFePO4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体和正四面体,它们通过共顶点、共棱形成空间链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LiFePO4的单元数有________个。

图5

电池充电时,LiFeO4脱出部分Li+,形成Li1-xFePO4,结构示意图如(b)所示,则x=______,n(Fe2+)∶n(Fe3+)=______。

通过分析统计图及总结2016—2020年全国卷Ⅰ《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的新变化可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命题思想由重视知识覆盖面不断向强调知识考查价值转变,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更要求学生能构建完整的学科能力体系,各个模块之间的渗透和融合越来越明显。

3.通过统计分析2020年全国卷和2020年山东卷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的考点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全国卷与山东卷相比选择题有机部分考点对照表

认真分析表1可知,《有机化学基础》改为选择性必修以后,除了延续往年必考有机常规考点如有机物分子式的判断、原子共平面、同分异构体、有机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等外,选择题中增加了比较多的选修模块中烃的衍生物部分官能团的性质及检验,最大的变化是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基本考点渗透在有机试题中考查,填空题中考查以《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基本原理解释有机反应中一些原因的说明类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合成路线流程,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各官能团的基本性质外还要根据官能团的基本性质熟练设计合成路线,要求在能力提高的同时与大学有机化学顺利接轨,符合高考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新高考模式下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复习策略

通过分析2020年新高考模式下的选择性必修模块的试题,针对2021年高三一轮复习在处理选择性必考模块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基础、系统、扎实,即知识全面复习,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课标的范围;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点复习要落实到位,真正做到理解、深化。复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复习效率。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复习策略

(1)针对基本的常规考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会:

①会书写:电子排布式(图)、电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②会判断: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微粒的互斥模型和空间构型、化学键类型、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手性碳,手性分子、配合物内界、外界、中心原(离)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晶体、非晶体。③会比较并解释:溶解性、熔沸点、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键角、含氧酸的酸性、氢化物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极性。④会计算:晶胞中微粒数目、配位数、空间利用率、密度。⑤会识图:化合物的立体构型。

(2)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需要做到:

①内容不拓宽、能力不拔高、强化热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典型物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复习实效。②建立起“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原子、分子、晶体性质”三条主线,能够从微粒本身性质、微粒间相互作用、物质的聚集形态三个维度解释物质的相关性质;③通过球棍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物质空间结构的认识,力求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物质空间结构的形象化图景。④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和强化书面表达能力;⑤对高频考点深入研究:精选近几年全国卷真题,按题型和考点进行归类与变式训练,扩大学生的视野。⑥结合新高考的特点注意物质结构与其他模块的有效融合。

2.《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复习策略

有机化学常考查的主要内容有:有机物名称、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的名称、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设计合成路线等。考查的知识点范围相对固定,均是有机化学中最典型的官能团和反应,难点为陌生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基于有机化学的知识相对系统,易建构知识网络,建议在一轮复习中按照以下模式和方法开展:

(1)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课堂展示分享→同学间补充→教师点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日考检测。

(2)针对高频考点建构模型,以同分异构体为例,建立模型:“一链二位三官”,题目需要时,还需考虑顺反异构和手性。

(3)有机物合成问题,可采用断键法和替代法,连线相关信息,定位应用信息,提升推断效率,如:

(4)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设计成微项目,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展开复习,如复习酯类性质时可以设计微项目“地沟油的科学回收再利用”,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有机基础模块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四点进行备考:①夯实基础及规范用语,基础性知识包括机物系统命名、键线连接、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方程式及反应机理,重视规范答题训练;②加强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③指导同分异构体教学,培养学生有序思维;④重视合成路线,培养迁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官能团选择性考点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的考点突破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选择性听力
选择性××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同分异构之官能团位置异构书写规律
集合考点例祈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逆向合成分析法之切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