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砂层桩端后注浆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2020-11-24 06:21陈翠丽殷开成宋伟伟
山东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抗压轴力桩基

陈翠丽,殷开成,宋伟伟,王 旭

(1.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96;2.南京赛宝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64;3.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5)

引言

灌注桩具有地层适应性好、承载力高等特点,目前已作为桥梁、建筑物的基础,得到广泛的应用。当采用泥浆护壁工艺时,灌注桩将不可避免的在桩端产生沉渣、在桩侧产生泥皮,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桩基承载力;当沉渣和泥皮较厚时,桩基承载力将有明显下降。

近年来,针对泥浆护壁灌注桩的固有缺陷,专门开发了后注浆工艺,即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通过桩身预留的注浆管,向桩端注入水泥浆加固桩端沉渣、向桩侧注入水泥浆加固桩侧泥皮,从而起到增大承载力、减小沉降的作用,显著改善桩基承载性能[1-5]。

灌注桩后注浆效果因采用的施工工艺、注浆方式、地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参数和桩基承载力[6-8]。

1 试桩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TP1 试验桩所在处的地层分布情况见图1,从上到下依次为:②粉质黏土:褐黄~黄褐色,硬塑、稍湿,以粉质黏土为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50 kPa。③砾砂:黄褐色,中密,湿~饱和,以中粗砂为主,混约30%的圆砾或卵石颗粒,局部含量较高,圆砾颗粒粒径2~30 mm,少量直径可达70 mm,qsik=60 kPa。④粉质黏土:褐灰色,呈饱和、可塑状态,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qsik=60 kPa。⑤砾砂:黄褐色,呈饱和、密实状态,以中粗砂为主,混约40%的圆砾或卵石颗粒,颗粒粒径2~30 mm,少量直径可达70 mm,qsik=70 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2 000 kPa。

图1 TP1 试验桩处地层

TP1 试验桩的基本参数见表1,其中,试验桩有效桩长20.0 m,绝大部分处于砾砂层。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共设置2 根注浆管,长度超出钢筋笼,使其注浆段位于桩端以下砾砂层中,见图2。

表1 TP1 试验桩参数

图2 桩底注浆管

我国建筑、公路行业设计规范均有桩基后注浆的内容,注浆量:

式中:Gc—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ap—桩端注浆系数;as—桩侧注浆系数;d—桩径,m ;n—桩侧注浆断面数[7]。

试验桩所处的砾砂层,建筑、公路规范给出的桩端注浆系数分别为1.5~1.8、2.7~3.0。本项目桩径800 mm,建筑行业使用较多,故按建筑规范进行注浆设计。取αp=1.8,可得桩端注浆量Gc=1.44 t,设计注浆量按1.5 t 计。

2 试验方法

TP1 的设计桩顶标高位于自然地面以下约15 m处,施工顺序为先开挖、后打桩、再注浆和测试。因开挖后的施工场地受限,加之工期较为紧张,故本次静载试验采用场地条件要求低、试验周期短的自平衡法进行[9-10]。

自平衡法是在桩身中预埋特制加载装置—荷载箱,将桩身分成上下两段,分别测试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试验方法,原理见图3[9-11]。

图3 自平衡法试验原理

TP1 荷载箱的加载能力为2×6 450 kN,埋设于桩底向上2.5 m 处,见图1、图4。在桩底及荷载箱上部1 d 处、④、⑤土层分界面处、以及⑤土层中间部位埋设了应变计,进行桩身轴力测试。

图4 荷载箱及钢筋笼下放

3 现场测试

TP1 试验桩的现场测试,按《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 403—2017)进行。试验分级荷载为2×645 kN,第一级按分级荷载的2倍施加。当加载至2×6 450 kN 时,荷载箱处向上位移增量大于前一级位移增量的5 倍,且位移总量超过40 mm,上段桩发生陡变破坏,故终止加载,卸载至零。试验测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见图5,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轴力分布曲线见图6(后两级测试应变计有损坏)。

图5 TP1 荷载-位移测试曲线

图6 TP1 桩身轴力分布曲线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极限承载力

由图5 测试曲线可见,上段桩呈陡变型破坏,故其极限加载值取拐点处对应的荷载值5 805 kN。下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当加载至2×5 160 kN时,荷载箱处向下位移42.46 mm,满足40 mm(0.05 d)的位移标准[10-12],认为已达到极限承载力。按JGJ/T 403—2017,下段桩的极限加载值取对应位移为40 mm(0.05 d)时的荷载值,为5 050 kN[10]。

按《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 403—2017),TP1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式中:Qu—抗压承载力极限值,kN;Quu—上段桩的极限加载值,kN;W—荷载箱上段桩的自重与附加重量之和,kN;γ1—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Qud—下段桩的极限加载值,kN[10]。

现取浮重度计算自重W,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取0.8,可得TP1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2 141 kN。

4.2 桩侧阻力、桩端阻力与注浆增强系数

根据桩身轴力测试结果,上、下两测试断面间的侧阻及端阻:

式中:qsi—桩侧阻力,kPa;Qi—桩身轴力,kN;u—桩身周长,m;li—测试断面间桩长,m;qp—桩端阻力,kPa;Qb—桩端轴力,m;A0—桩端面积,m2。

由式(3)求得侧阻为负向侧阻,在扣除自重并除以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后,可得与传统静载试验相一致的正向侧阻。现取上段桩极限加载值5 805 kN 作用下的轴力,可得⑤砾砂的平均侧阻为186 kPa。

式(4)中Qb为桩端轴力,但试验桩在桩端以上0.8 m 处布设应变计,故测得的是该位置轴力。现将该段长度的侧阻按⑤砾砂的平均侧阻扣除,从而得到下段桩的端阻。下段桩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型,内力测试只在分级荷载作用下进行,故只能取向下位移超过40 mm 时的荷载(5 160 kN,42.46 mm)对应的端阻为极限承载力,为7 789 kPa。

按侧阻、端阻测试结果与地勘报告提供的承载力对比,得到⑤砾砂层的注浆增强系数见表2。

表2 侧阻增强系数实测值

目前,我国建筑、公路行业设计规范均提供了注浆增强系数。本项目砾砂增强系数实测值与各规范推荐值的比较见表3。

表3 侧阻增强系数与规范比较

由表3 可见,侧阻、端阻增强系数的实测值,均大于建筑和公路行业规范的上限值,并且与建筑行业规范的上限值较接近,说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桩基注浆设计,计算得到的承载力偏保守、偏安全。

4.3 等效转换曲线

按《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 403-2017)附录E,将TP1 测得的上、下两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见图5 等效转换为传统静载试验桩顶加载时的荷载-位移曲线,其中,荷载按式(5)计算,沉降按式(6)计算,等效转换结果见图7。

式中:Quj—上段桩荷载,kN;Qdj—下段桩荷载,kN;Lu—上段桩桩长,m;Ep—桩身弹性模量,kPa;Ap—桩身横截面面积,m2;sdj—荷载箱向下位移,m[10]。

图7 TP1 等效转换荷载-位移曲线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可取桩顶沉降为40 mm(0.05 d)时的荷载为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12],得到TP1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1 717 kN;此结果与式(2)计算结果12 141 kN 的比值为96.5%,二者基本一致。

5 结语

(1)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可用于场地条件受限、工期紧张的基桩承载力测试。(2)对砾砂层中桩端后注浆灌注桩承载性能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桩上段桩产生了陡变破坏,极限承载力对应的砾砂层平均侧阻为186 kPa,相应的注浆增强系数为2.66,大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上限值但较接近。(3)下段桩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型,取向下位移超过40 mm(0.05 d)对应的端阻7 789 kPa 为极限承载力,其注浆增强系数为3.89,大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上限值但较接近。(4)本项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桩基注浆设计,得到的承载力是偏保守、偏安全的。

猜你喜欢
抗压轴力桩基
钢板桩内支撑预加轴力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浅谈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桩筏基础在处理桩基质量问题中的应用
桥梁桩基处理泥浆固化技术应用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 “元宇宙+口译抗压训练”教学设计
建筑桩基检测及质量控制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的优化及实践
轴力伺服系统在软土明挖基坑中的变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