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数学情境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2020-11-25 11:43
名师在线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方式创设

雷 翾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寺台回民小学,甘肃平凉 744000)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在保证学生学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层次地体会到教学中的情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教育中枯燥和乏味的现象[1]。其教学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发挥激励和鼓舞作用。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打通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情境中渴望学习,提高其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身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数学情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严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单一学习、复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导致学生不能深层次理解知识点,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解答问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2]。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对公式和定理由来的讲解,只是对一些结论进行概述,然后强制要求学生记住定理公式,加之数学本身就是较为抽象难懂的学科,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无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数学教学质量较低。

(二)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对知识内容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教学方法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然而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学校没有真正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也没有得到改善,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3]。很多教师虽然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学方式仍然单一。教师扮演课堂的主角,一味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只是作为听讲者,充当做笔记的角色,课堂效率极为低下。这种现状不仅导致学生自主性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也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会抵触这门学科,甚至自暴自弃,影响着以后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趣味性。缺乏趣味性的课堂很难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同时不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甚至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措施

(一)体现数学情境的生活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存在误区,许多教师经常以自身的生活经历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种方式完全和学生的生活脱离,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将学生的生活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若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就应在学生的间接生活经历中找到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幻想是学生的天性,教师也可以将数学知识和超现实的情境相结合,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索,改善教学现状。

生活是数学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也是学生将知识付诸实际,检验知识正确性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又对他们学习数学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联系课本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意识,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注重数学情境的数学性和问题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在知识的矛盾点创设情境。新学到的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在结构上的矛盾,是产生思维变化的重要源泉,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矛盾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同样,教师应抓住知识的疑问点创设情境。问题和答案的关系是不易被观察到的交接点,学生容易对此产生疑问,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因素之一。提出新的问题,才能使数学学科变得丰富。教师在知识疑问点处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创设操作情境

课上的学习是动脑环节,而实践操作则是学生感性认知能力积累的重要途径,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概念、公式等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创设操作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了解知识,然后结合教师指导,充分理解课本知识。

在操作情境中,整个过程都应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完成,避免课堂枯燥现象的发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动手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遇到的问题,在整个操作情境中,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共同提升。

(四)注重情境创设的载体

一般说来,情境创设的载体分为平面静态情境和多媒体动态情境。其中平面静态情境可以通过图画、表格以及文字来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课本知识和题型,选取合适的载体创设情境,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载体则需要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知识的由来,保证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知识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设多种情境,同时避免纯理论的口头讲授,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多动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选取合理的情境,使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方式创设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创设未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教师应如“水”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