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实践理想信念教育

2020-11-25 13:37滕元元
关键词:活动课少先队理想信念

滕元元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教育教研室)

苏格拉底把为理想而奋斗当成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把理想比作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哲学家们坦言快乐的根源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并且从这一行动中必然能够获得快乐,因为追求崇高理想的价值就是一种道德的体现。所以,帮助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理想信念教育一贯是少先队组织的重要工作,也是根本任务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在日常的少先队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呢?本文将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构建这一视角进行浅析。

一、课程设置理念的“统”

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把握“统”的原则,即要围绕“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奋斗目标”这一统一指导思想。

少先队活动作为同一年龄群体的组织活动,它兼具了人类活动的普遍性和自我的群体独特性。因此按照普遍性的要求,群体活动需要一个共同的行为目标,使得群体成员围绕这一共同目标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即认可赞同的意思。群体成员的“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会产生一种原始的情感联系,他会观察、学习、模仿直至内化这个群体内的个体榜样或者群体自身的规范、行为和内在的价值观念,让自己融入这个群体之中。

有了统一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目标,少年儿童就会围绕着它进行自我认知,展开自我行为,追求少先队这一群体的接纳认同。少先队理想信念教育“统”的重点是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使人生有理想、有追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参与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同时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少年儿童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打下基础。在学校设置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中,要时刻把统一的理想信念贯彻到课程的全过程中,作为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二、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的“分”

作为由不同的行为个体组成的群体组织,少先队理想信念教育在实施中要把握“分”的原则,即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要充分重视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阶段性要求。

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它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成长的自然规律,以他们为少先队活动课的主体,并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少先队理想信念教育。

少先队活动课是让少先队员们在参与少先队集体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目标直接或间接地感知体验。由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过渡到可以以自我以外的个体视角接触问题情境,从而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道德情感体验。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处于何种阶段,很难做出统一划分。在实际的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往往通过对既定的概念、原则,或者社会道德层面上被定义的判断和价值偏向来向未成年人进行说理灌输,不去关注个体的心理成长、情感和价值体验,使得少先队活动形成不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低年级的学生“向师性”明显,他们的理想信念的确立依赖于师长的教导和灌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只是简单地遵从组织者的指令和规范。而到了高年级,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发展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自主意识,会有目的地投入情感体验。这样看来,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少先队活动课的认同和参与体验上还是有明显差异性的。

我们需要开展调研评选活动,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去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少先队活动课和辅导员是怎样的;还需要在少先队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的应用中,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树立相应的理想信念的“情感共鸣”;把体验教育应用到少先队活动当中,使之成为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使活动从外在的“口号化”转变为关注内心体验、注重活动实效的“人本化”。正如之前所说,运用“认同”的引导方法,学生个体在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体验中,就可以把少先队组织的知识化的道德表述内化为个体的心理品质,并外化为一种个体的行为习惯。

三、课程评价机制的“实”

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效果的评价,是完整的课程构建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要将“实”的原则贯穿于少先队活动课实施的全过程中,即评价的基础、内容和实施要客观、实事求是。

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少年儿童认同和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主要的评价方式应该是激励式评价,而在少先队工作中最具有品牌效应的代表性评价就是——“雏鹰奖章”。

颁授“雏鹰奖章”的基础是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需求,激励评价的过程是少年儿童需求满足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点滴实际需求入手,面向每一个少年儿童,人人都有优点,天天都在成长,鼓励少年儿童正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能力,获得自我提升的动力。

颁授“雏鹰奖章”的内容要根据少年儿童日常行为的表现,围绕《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把少年儿童的理想信念的培养评价细化成具体的行为表现,对此加以表彰。如“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那么从基础章中的“文明章、自护章、岗位责任章、法律知识章”等入手,由日常道德行为的表彰逐渐上升到遵纪守法、宣扬法制的层面,促进其理想信念的逐步养成。

颁授“雏鹰奖章”要结合地区资源特点和校本特色,根据学生成长的身心和地域特点,再根据活动的目标,层层引导,设计极具特色的地域奖章和校本奖章,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得认同激励,便于辅导员老师的操作。这样的评价容易见效,能真正让少年儿童每天都有努力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有取得进步的途径。

理想信念教育在少先队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依靠着70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辅导员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层面上,以课程的构建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和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将会使少先队活动获得一条持续化、规范化的路径。这仍需要少先队辅导员不断地探索和验证。

猜你喜欢
活动课少先队理想信念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加入少先队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