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2020-11-25 03:22刘梦珍
读与写 2020年1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育法本土化

刘梦珍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蠡吾镇中心校蒙氏幼儿智力乐园 河北 蠡县 071400)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在不断观察和研究儿童后,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成体系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自引进蒙氏教育以来在城市迅猛发展,不少农村地区幼儿园渐渐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然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稳定发展。中国自引入蒙台梭利教育以来,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把不同文化、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蒙氏教育与我国农村幼儿园实际进行有效的融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农村幼儿园试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实践现状,并寻找其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为进一步推进蒙氏教育本土化进程提出建议。

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理念

蒙氏教学法从十几年前被引入中国起,相关学者围绕蒙氏教学法“中国化”一直在进行不断研究。蒙氏教学法建立在蒙台梭利教育观的基础上,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主要来源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它们之间紧密结合。蒙氏最主要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儿童的发展源于“心灵胚胎”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源于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生理胚胎”和“心灵胚胎”的发展,其中“生理胚胎”是人和动物都具备的,而“心灵胚胎”是人特有的。这个“心灵胚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内在的生命力”和“内在潜力”,儿童要想获得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这种内在潜力的作用,而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发现和激发儿童的这种“内在生命力”,促进幼儿按期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由和顺利发展。

其次,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心灵胚胎”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儿童的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儿童依靠“吸收性心智”来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儿童能够接受吸收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所能获得的发展也不同,所以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教育就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最后,儿童的发展需要“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要想让儿童在各类敏感期内充分发展潜能,教育者必须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有准备的环境,促进儿童自身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儿童与有准备的环境的互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她认为儿童具有“工作”的热情,儿童能够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

2.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形式主义泛滥,对思想体系的理解欠缺。蒙氏教育中国化的实践需要以对蒙氏教育法的正确解读为前提。蒙氏教育中国化实践中形式主义泛滥,专业型教师不足,将蒙氏教育简单化现象严重,比如不少人错误认为置蒙台梭利教具于传统课堂、机械演绎蒙台梭利教学过程就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有效践行。事实上,具备深厚内容、庞大体系的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蕴含着极深的教育观、生命观和儿童观,纵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操作法,也不等同于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蒙氏教育。“会教具操作就会蒙氏教育”的思想指导的蒙氏教育实践徒有虚名,与蒙氏教育理想南辕北辙。

2.2 专业的蒙氏师资力量薄弱。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是“有准备的环境”的提供者,也应是观察者、教育实验操作者和示范者。她主张教师应成为孩子成长的导师,教师必须对孩子内在的生命力有充分认识,并为其自然成长保驾护航。中国本土蒙氏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囫囵吞枣的行为,也不乏将蒙氏教育法生搬硬套,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蒙氏教育中国化,就需要蒙氏教育实践者扮演高于传统教师作用的角色。

3.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应用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在农村运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感觉亲切的生活学习环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本土化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作出一定的完善。

3.1 外引内培,提升师资水平。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理念体系和操作方式上都与我国传统幼教教育法存在差异。农村地区可以一个学区派出一名园长或是业务骨干到专业培训机构参加蒙台梭利教育培训,通过系统学习,具体操作,全面引入蒙氏教育法,再在辖区内建立蒙台梭利示范幼儿园,对其他幼儿教师进行轮岗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采取考核认证制,以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引导督促农村幼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水平。

3.2 因地制宜,合理改造。《纲要》提到,幼儿园应有全面的、启蒙性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蒙氏教育五大教育内容未能完美满足时代及幼儿自身发展所需,健康、社会、艺术、生活等领域也应均衡涉及。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也需要对主张混龄教育的蒙氏教育灵活处理,但因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本土实践中须审慎而行,权衡实际与利弊,混龄、分龄可相得益彰,也可采取其他方式,比如全龄相混、局部相混和同龄相混。出于对儿童敏感期的考虑,蒙氏教育非常重视个别教学,这一谋求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无可非议,但个别教学无益于儿童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且不适宜中国实际。不必死守个别教学的法则,个体、小组和集体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填补蒙氏教育本土化中的不足。因此蒙氏教育本土化过程中要考虑农村幼儿的实际,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造和应用。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育法本土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职业教育法大突破:取消普职分流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的学校标准和认证制度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激励教育法在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教育信息化写入《教育法》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