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风格 落实能力 关注素养——2020年7月浙江省高考化学选考试题评析与启示

2020-11-25 00:55浙江姜幸光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化学

浙江 姜幸光

2020年7月浙江省高考化学选考试题(以下简称浙江七月选考)在结构、题量和难度等方面延续了上一次的风格,保持了基调的稳定。试题遵循“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命题原则,着眼于立德树人、素养为本,以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考查学生高中化学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较好地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考功能定位,试题平实而不失品味,大气而不失精致。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三复习,笔者认真分析了本次高考化学选考试题,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试卷分析

试卷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2014版)》为指南,全面覆盖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突出高中化学主干知识,强调考查基础性知识,准确把握考查知识范围的宽度;以《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化学)(自2020年1月高考选考起使用)》为依据,做到不超纲,并立足于教材,在教材中发掘素材。

与2020年1月的化学选考试卷对比,本次试卷结构仍是选择题部分有25道题、非选择题部分有6道题。其中,1~10题考查化学学科常识性内容、基本化学概念等,考生可以轻松得分;11~20题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化学原理、物质性质的应用等,考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大部分考生能够顺利解答;而21~25题则对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定性与定量推理分析、变化过程的分析;26题指向“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了电子式书写、物质性质分析等;27题为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化学定量计算;28题第Ⅰ部分以“物质组成探究”为视角考查了定量与定性推理分析能力,第Ⅱ部分考查对物质性质的探究能力;29题是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分析题,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分析能力;30题是物质制备实验综合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内容;31题仍为以有机合成为落点的有机综合分析题。由此可见,7月选考试题与1月选考试题异曲同工、一脉相承。

两次试题中教材模块分值占比分析如下表1:

表1 试题中教材模块分值占比

由此发现《化学1》是分值占比最大的模块,是解答综合题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考查的分值有所增加,是化学选考提升区分度的体现。通过学生反馈,试题整体的难度适中,没有出现过难、过僻的试题,考生和教师均对本次化学试题的认可度较高。

二、试题特点与启示

试题统筹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突破了以往知识和能力的二维考查框架,创造性地与育人的新要求融合,将高中课程目标与突出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合作素养等要求的高校培养目标科学兼容。

1.知识的交合

化学知识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化学知识学习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思维,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次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注重基础、回归教材,强化学科必备知识的要求。部分试题的教材出处如表2所示:

表2 试题考查内容的教材出处

解析化学知识就是回答化学学科“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什么”和“怎么学”都与化学学科特点、化学知识的结构息息相关。区分和整合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次选考试题也体现了对教材中“练习与实践”“本专题作业”的深度加工。部分试题与教材习题的对应如表3所示:

表3 部分试题与教材习题的对应

要高度重视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区分重难点知识,可运用表格等方式梳理并建构知识体系。故教师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

2.能力的复合

本次选考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化学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展开,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将关键能力划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这三种能力群的学科化体现与具体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以本次部分试题为例分析题中体现的关键能力。

【例1】(2020·浙江七月选考·24)Ca3SiO5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B.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

C.能与SO2反应生成新盐

D.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SiO2

【答案】D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获取能力群,也体现出对思维认知能力群的考查。通过理解与辨析,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掌握的基本化合物性质来预测反应结果,以“Ca3SiO5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为试题情境,综合考查了含硅、氮、硫等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Ca3SiO5可表示为3CaO·SiO2或CaSiO3·2CaO,故此物质既有CaSiO3的性质又有CaO的性质。由此推测它具有吸水性;能与NH4Cl反应,即碱性氧化物与弱碱盐反应;能与SO2反应,即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能与盐酸反应,也就是碱性氧化物、弱酸盐与酸反应。结合硅酸盐性质可知D中产物应为硅酸,D项错误。

【例2】(2020·浙江七月选考·28节选)Ⅰ.化合物X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加热X,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Y,Y为纯净物;取3.01 g X,用含HCl 0.060 0 mol的盐酸完全溶解得溶液A,将溶液A分成A1和A2两等份,完成如图2实验(白色沉淀C可溶于NaOH溶液):

图2

请回答:

(1)组成X的四种元素是N、H和________(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溶液B通入过量CO2得到白色沉淀C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化合反应(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同时满足:

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必须是X中除N、H外的两种元素;

【答案】(1)Al、Cl AlCl3NH3

【例3】(2020·浙江七月选考·30节选)硫代硫酸钠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用图3装置制备Na2S2O3·5H2O。

图3

已知:Na2S2O3·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50 ℃开始失结晶水。

实验步骤:

Ⅰ.Na2S2O3制备:装置A制备的SO2经过单向阀通入装置C中的混合溶液,加热、搅拌,至溶液pH约为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得产品混合溶液。

Ⅱ.产品分离提纯:产品混合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5H2O产品。

Ⅲ.产品纯度测定: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5H2O产品配制的溶液滴定碘标准溶液至滴定终点,计算Na2S2O3·5H2O含量。

请回答:

(1)步骤Ⅰ单向阀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中的反应混合溶液pH过高或过低将导致产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快速蒸发溶液中水分,可得较大晶体颗粒

循证护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个人的护理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其能够对现代化的科学依据进行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就我国当下护理模式而言,循证护理应用并不广泛。通过循证护理系列培训可推广该种护理模式,并对提高我国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种护理模式对改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使我国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有效缓解[2]。文章主要探究应用循证护理系列培训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探究结果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报告。

B.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C.冷却结晶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可提高产率

D.可选用冷的Na2CO3溶液作洗涤剂

(3)步骤Ⅲ

②装标准碘溶液的碘量瓶(带瓶塞的锥形瓶)在滴定前应盖上瓶塞,目的是________。

③滴定法测得产品中Na2S2O3·5H2O含量为100.5%,则Na2S2O3·5H2O产品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1)防止倒吸 pH过高,Na2CO3、Na2S反应不充分;pH过低,导致Na2S2O3转化为S和SO2

(2)BC

【解析】本题命题素材与重要的化工生产相关,考查了基于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操作功能和选才育人功能。考查内容涉及仪器的作用、反应条件的控制与产率的关系、结晶时与滴定管使用时的操作、实验评价、实验数据的分析,落实了对学生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试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实验操作和过程,分析实验目的或预测实验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由此可见,本题侧重实践操作能力群、体现了探究与创新,既需要学生迁移创新,也需要学生具备系统探究的能力。

“关键能力”重点考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调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至关重要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已知的物质结构模型、化学反应理论模型等,建构相应的认知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模型建构方法,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构建相应的模型,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改进和优化模型。后者是对学生素养水平的高要求,更是对教师能力的高要求。如通过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分析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构建思维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内容的结构化是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化学表征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模型认知能力,主要关注学生思维层面,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实验与探究能力、化学方法和分析能力、化学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关注学生操作层面,提高学生应用水平。教学中应立足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做到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例如,设计实验使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析出NaCl晶体。设计思路如图5所示:

图5

3.素养的融合

本次化学选考试题继续在发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精神、考查核心素养上努力“掘进”。试题既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高位引领,又贴近现实生活,注重试题内涵的发展和深化。试题设计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必备知识和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作为测试的主要任务,具体表现为情境的选择与设计坚持真实性、应用性和价值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体现化学考试说明有关学业水平要求。

【例4】(2020·浙江七月选考·29)研究CO2氧化C2H6制C2H4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ΔH4=41 kJ·mol-1

已知:298 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6甲)。

图6甲

请回答:

(1)①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ΔH3=________kJ·mol-1。

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

D.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图6乙

(2)①CO2和C2H6按物质的量1∶1投料,在923 K和保持总压恒定的条件下,研究催化剂X对“CO2氧化C2H6制C2H4”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催化剂转化率C2H6/%转化率CO2/%产率C2H4/%催化剂X19.037.63.3

结合具体反应分析,在催化剂X作用下,CO2氧化C2H6的主要产物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②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离开体系)可提高C2H4的选择性(生成C2H4的物质的量与消耗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在773 K,乙烷平衡转化率为9.1%,保持温度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选择性膜技术,乙烷转化率可提高到11.0%。结合具体反应说明乙烷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430 ②AD ③

图7

(2)①CO C2H4的产率低,说明催化剂X有利于提高反应Ⅲ速率

②选择性膜吸附C2H4,促进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本题以研究CO2氧化C2H6制C2H4为背景,解决能量与平衡的相关问题,渗透了化学学科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最终实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学业质量水平是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4是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结合本题的实际考查问题与核心素养对应素养水平刻画的分析如表4:

表4 问题、核心素养及素养水平刻画分析

同一道题既可以考查多方面的素养,又可以考查某一具体素养的不同水平层级。选择题考查的素养以单一为主,多个选择题可达到水平层级多元化,呈现合理梯度;非选择题考查的素养和其水平等级更加多元化,试题难度相对较高,往往体现对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的要求。

三、结语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化学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