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25 13:38刘琴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小学生核心素养

刘琴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结果。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特别要注重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就成了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农村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093-02

核心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启发小学生的智慧,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个农村小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本文从农村教育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

一、构建开放情境,突出教学目标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语文知识面窄,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忽视了语文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没有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造成了语文学习效率低。为了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向学生传递核心素养理念,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课堂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出教學目标,拓宽农村小学生的视野。比如讲解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时,在讲解古诗题目的时候,教师先对庐山进行了阐述,让农村小学生对庐山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感受庐山的雄、奇、险、秀,告诉学生李白就曾去过庐山,写下了这首诗。

为小学生介绍瀑布的时候,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小学生看着瀑布从山崖上飞泻而下,听着瀑布水流发出的声音,顿时让小学生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语文教师成功地把小学生带入到了情境中,增强阅读实效。再回到古诗的讲解上,启发农村小学生运用学过的古诗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统一为学生答疑解惑。语文教师为小学生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自学,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诗人描述的画面,有利于准确把握核心字词,抓住教学重点,培养自悟能力,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挖掘文本情感,锻炼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除了听、说、读、写等技能外,还包括审美能力、道德品质、创新意识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情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增强小学生的感知力和自制力,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中。

比如讲解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作者通过描写杨梅树和杨梅果,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语文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你们最爱故乡的什么水果?小学生都踊跃发言,有的说苹果、有的说大枣,还有的说西瓜,课堂氛围高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语文教师带领小学生走进文本,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树的句子,知道杨梅树叶子狭长,枝条四季常绿,展示了勃勃生机。再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的句子,并探讨作者分别从哪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小学生都很投入,很快就从文本中找出作者按照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写的。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杨梅果吗?熟透了的杨梅果到底是甜中带酸还是酸中带甜?语文课堂又一次活跃起来,小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开展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情趣

为了让农村小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挖掘小学生的潜力,突破传统课堂语文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能力,注重团队协作。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小学生,让小学生爱上语文,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提升学习语文的情趣。

比如讲解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火烧云》时,要让小学生掌握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教师提前要求小学生放学回家后注意观察天气,当天空出现火烧云的时候要及时观察和记录,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烧云,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小学生用画笔将火烧云画出来,小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火烧云的认识,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开发了小学生的智力,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

又如讲解小学语文《将相和》时,文本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语文教师把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小学生在三个故事里任选其一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需要的服装和道具等都是小学生自己去设计,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表演的时候,每一组的学生都十分投入,小学生的表情和动作惟妙惟肖,班级中的掌声不断。

四、注重因材施教,确立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也不同,因此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时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感受,让不同水平的小学生都有所收获,成为学习的主人。日常语文教学中,要选择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资源,设计互动体验式的语文课堂,走进农村小学生的心里,注重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比如讲解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白桦》时,这是一首现代诗,充满了意境美,需要小学生细细品味。作者以白桦为中心,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象征着高尚的人格。班级中学生在学习时候的表现参差不齐,优等生可以快速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清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知道诗中的白桦既有色彩美,又有动态美,彰显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学困生则反应较慢,对诗中四个小节的内容都没有理解清楚,更谈不上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优等生则注重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给他们提供一些现代诗,让这部分学生在锻炼中积累经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从基础学起,尝试总结归纳诗歌,逐步去挖掘诗歌的内涵,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小学生核心素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