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学习指导实效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20-11-25 13:38陈慧琴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效性小学生核心素养

陈慧琴

【摘要】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重教法,轻学法”的观念一直存在,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热情降低,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作,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转换教学方式,坚持教法与学法并重的原则,从多个维度指导小学生学习,促使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探索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指导;实效性;课程;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79-02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热词,而小学阶段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启蒙关键期,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学习指导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确保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努力进行学习指导,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指导的正确方式,造成了错误的指导或者低效的指导。

学习指导需要以学生为主,多观察多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差异性的指导策略,给每一个学生都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获得能力、道德等多方面的提升,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本文笔者重点介绍课程式、渗透式、门诊式、交流式等语文学习指导的策略。

一、课程式学习指导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指导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也是见效最快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课程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课程讲授结合实际学情,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逐渐领悟到学习的真谛。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堂课都要有收获,每天都要有进步。

比如讲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是感受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语文教师引入一段视频录像,先带领学生感受一下浙江金华双龙洞的风景,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教师让小学生总结作者的游览顺序,很多小学生都忽略了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这时语文教师应及时做出纠正,引导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到从缝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再教授学生用“时而……时而……”造句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在描写景物或事物的事态变化时常常用到。“即使……也”表示转折,课文中用来形容石钟乳和石笋,教师应给学生适当拓展,“虽然……但……”表示递进,要做好区分。这种结合课文开展的讲解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学习指导的有效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二、渗透式学习指导

全程渗透式学习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学科教学和学习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小学生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增长能力。语文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指导意识,改变学生单纯依靠模仿进行学习的行为,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从思想上让学生改变。抓住小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重点辅导,鼓励小学生开动脑筋,勇于质疑,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讲人教版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时语文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历史背景,然后指导小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包含的三个历史故事。学生很快找出来,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再指导小学生精读课文,谈一谈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举出具体的事例。小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自由朗读,课堂上学习氛围较好,很快学生就能完整回答出教师布置的问题。这种先初读再精读的方法需要小学生铭记在心,是理解语文课文常用的方法。在具体分析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找准矛盾、探究主题;第二是紧扣人物,丰满形象;第三是深入角色,提炼精神。只要小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课文分析,就能很快感知课文内涵,提升理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门诊式学习指导

门诊式指导顾名思义就是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达到消除疑惑,增强自信的目的。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不活跃,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者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语文教师应该耐心为学生辅导,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后再遇到相似的问题就会有清晰的思路,快速解决问题。比如讲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时,学生遇到的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还有一些个性的问题,如观潮的观字是什么意思?怎样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给课文分段?教师先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给学生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科普动画,以轻松、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再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学生是因为八月十八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月球有吸引力,在这一天看潮是最大的。然后为学生解决学生中的个性问题,“觀潮”的“观”是动词,观看的意思,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学生立即开始讨论,最终得出“天下奇观”的“观”是名词,景象的意思。针对如何给课文分段的问题,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来回答,学生发言十分踊跃,教师做总结评价,使整节课都很融洽,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交流式学习指导

学习语文重在交流和实践,如果空有语文知识而不会交流和实践,那么这样的语文学习是失败的。学生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探讨,将知识扩大化,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语文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交流经验,让学生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和考试的常考点,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见识,避免空洞说教,还可以优化师生关系,实现教育公平。比如讲人教版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讲解古诗题目的时候,小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小学生都知道九月九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有的学生认为忆是回忆的意思,教师没有立即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问讨论,最终学生知道忆是思念、想念的意思。这样使小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实效性小学生核心素养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