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研究

2020-11-26 03:57⦿孙
小学生 2020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小学生

⦿孙 梅

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了稳定性,极难再进行改变。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小学是小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毕生追求,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接下来就几个方面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出简要探讨。

一、爱心教育,耐心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性格方面也是喜爱玩耍,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自觉性也不好,缺乏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小学教师课堂授课难度较大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那么我们教师可以很轻松地按照学生习惯来调整好授课节奏,这样教学效率也会很理想。因此,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好的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例如,我班上有一个上课老爱睡觉的学生,我问他为什么上课睡觉,是老师讲课方式太无趣吗?他说自己基础不好,听不懂,也听不进去,所以就打瞌睡了。了解他的情况后,我就和各个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们多帮助他,在课余时间多给他补课。如果发现他还睡觉时,我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逐渐引导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帮助他慢慢改正错误。让他知道,就算犯了错误,老师也不会嫌弃他,只是想让他变得更好。最后,他凭借自己坚定的毅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渐渐赶上了教学进度,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和次数比其他老师多,和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小学生由于处于初级学习阶段,认知有限,但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肯定是一个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人。

例如,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就应该提前到教室;班主任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就必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班主任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干净整齐,不乱扔垃圾,自己就要懂得弯腰拾取地上的小纸屑。总而言之,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甚至做到更好,只有这样,一个班级才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变得积极向上,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团结协作,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都能对小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接触最早的教育,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影响着小学生一生的发展。社会教育具有协调育人、环境优化、组织协调等作用,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在各种教育形式中占主体地位。为了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作为联系这些教育影响的纽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相互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例如,在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班主任要和家长多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情况,学校和家长才能有方向地帮助小学生在各方面获得最好的发展。班主任可以采取相互访问、建立腾讯联系、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此外,班主任还要和各科任老师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联系。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在班主任协调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中培养出来。”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将对这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消极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在孩子成长的整个道路上对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他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悉心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地纠正学生错误、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希望广大小学班主任能够将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作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仔细思考,以求通过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