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26 03:57毕誉超
小学生 2020年7期
关键词:求真陶行知思想

⦿毕誉超

教育作为国之根本,在每个国家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近些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这门学科作为我们的母语,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陶行知先生教育生活化,以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

一、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思想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学观点教育生活化中他认为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知识,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将教学并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起知识和生活,这样学生在理解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会更有效果。陶行知先生曾说:“从内涵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生活这一主题,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且是我们的母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一言一行都用得到语文,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身为教师要学会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去进行授课。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能够将语文课程中晦涩难懂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使之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能够很好的领会到课本中的内容。其次是在生活中融入教学活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出情境教学法。这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领悟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很好的被调动起来,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充满渴求。第三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因为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教会我们语言技巧,同时还包括了大量前人所流传下来的智慧与品德。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陶先生反对传统灌输式教育,主张变“教授法”为“教学法”,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陶先生认为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故而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也不可忽视做的一方面,实践除却能够加深学生们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外,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们对于文学内容的审美与自己见解的形成,这是教育的一大希冀所在。

二、求真思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之歌》中指出:“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真善美是世界的本真,并且不能分割。求真知、做真人,陶先生这种“真人”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观,它是关于人的教育,是要要求做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的教育观。其主要目的是要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逐渐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继而完成人格转型。

“真人”教育有五个直接目标,分别为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几十年过去了,这种思想却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足以见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与有用。陶行知先生的“真人”教育思想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主张,而是有着丰富内容和意义的教育思想体系。通俗来说陶先生的求真教育思想便是教师能够教出一个真实的、活在生活中的人。学生要学成一个追求真实的人。这一教育思想反映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便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对学生们施加过多的压力,在课后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们只练习考试要考的内容。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们多对生活进行感悟,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应用到日常语文的学习中,尝试将“真话”表述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评判学生时不能将知识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要多放注意力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看学生的自我素质能力中是否有包含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将学生们语文实践的时间留出来,努力将学生组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有效的提升上来。在平常的师生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展示个人风格、培养自我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教育应该着重致力的地方,也是我们身为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从教者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能够在学生们启蒙阶段打下较好的语文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求真陶行知思想
江苏省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求真尚爱 正心润德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思想与“剑”
张锦绣
阎生德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陶行知夜归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