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奖励为“后进生”闪光
——关于班级管理中奖励手段有效运用的思考

2020-11-26 03:57⦿彭
小学生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金小花眼神

⦿彭 芸

发小花,盖星星,是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常见的小手段,可同样的常规手段在两个班级里使用,取得的效果却大不一样。

我们在一个班级里看到:

“发小花啦,快坐好!”下午放学,老师走进教室,早有那反应快的孩子已经坐的笔直,还不忘用手碰碰旁边的同桌,小萌娃们个个坐得端正,望着老师,眼神充满期盼。尤其是最后一排的小金,那曾是一个令各科老师都感到头疼的孩子,此时却是坐得笔直端正,眼中期盼的光彩熠熠生辉。开学没多久,这些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排队做操,都俨然已像模像样,进步之快令人感慨。

另一个班级里:

老师已走进课堂,教室里还吵吵闹闹,有趴在桌子下面的,有回头摆弄同学笔盒的,直到老师在讲台上使劲拍了几下,教室里才勉强安静下来,没一会儿,几个“皮猴”又动了起来。

好奇地问第一个班级的老师,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就让这一群孩子如此“服贴”?这位老师笑了笑说:“没什么特别的,用点小花什么的奖励奖励孩子们。”

另一个班级的老师听了委屈地说:“我也奖励他们了呀,可一点用也没有,那几个“皮猴”还是那么讨厌。”

不死心地继续追问,原来两个老师使用的方法看上去一样,具体操作时却有很大区别。第一位老师在奖励孩子时,除了奖励那些表现好、学习努力的先进生,更关注了那些调皮淘气、自觉性差的孩子。没有让他们成为被小花“遗忘”的人群。可以说,在这些“问题”生身上,小花的奖励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而他们的转变,对班级整体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就拿那个小金来说吧。一年级的新生教育期间,家长们都在老师的劝说下离开了教室,只有小金的爸爸一直偷偷躲在角落里张望。当时老师就非常纳闷,这家长也太紧张孩子了吧。不过,没两天老师就明白了其中缘由:这孩子上课没一会儿能坐的住,不停地在座位上动来动去,时不时还大叫几声,下课满操场地追着班上的同学跑,来告状的孩子排成了队,每次把他叫过来问原因,总是一句话还没问完,他就大叫“我没有”,然后往地上一躺;要么就是举起胳膊挡着脸,一副生怕老师打他的样子。联系了他的家长,了解到这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幼儿园时也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

与小金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约好,父母在家里尽量大谈老师的好,树立老师的威信,学校里,对他的问题,老师尽可能先淡化处理,他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在安抚了其他孩子之余,并不急于对他多做苛责。

几次下来,发现他对老师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暗暗高兴,几天后的中午,趁着休息时间,找他谈话,这一次他没往地上躺,虽然眼神还有点闪躲,但比起以前已经进步了许多。谈话中,发现他的眼神一直往讲台上溜,讲台上有一个盒子,是用来放奖励孩子们的小花的,于是问他想要小花吗?“要!”,头一次他如此快地回应,眼神中闪烁着期盼。呵呵,还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孩子!和他说好,如果上课能坐好一点,就能奖励一朵小花。第二天一早,一进教室,就看到小金立刻坐直了身体,暗暗偷笑,这小子还是能哄好的。虽然后来他还是忍不住乱动,但在老师看向他时,能停下坐端正,这个改变让老师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放学后,把他留下,郑重地送了他一朵小花。拿到小花,他的脸上立刻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临走时头一次主动回头说了“老师再见”。一朵朵小花,在老师与小金之间建立起信任与被信任的桥梁,让师生间的心灵交流不再被阻隔,让孩子在老师的肯定中建立起安全感。一学期以后,任课老师们都很惊讶,小金变化真大!

而班上其他几个小“魔头”,也在小花“糖衣炮弹”攻势下乖乖“缴械投降”。看到这几个“魔头”都上进起来,其他孩子更是争先恐后。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越来越浓,逐渐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另一个班的老师呢,在对孩子奖励时,本着“公正”的态度,只给表现好的孩子发小花,那些“皮猴”呢,再怎么努力,总有忍不住的时候,与优秀生一比,自然靠边站。时间久了,想得奖励的心思也就淡了,不如玩玩快活,别的孩子不免受其影响。而批评呵斥,早已是“皮猴们”习惯了的,于是,班级里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回头仔细想想,7、8岁的孩子,又有哪个不爱表扬呢?这纸花在孩子眼中,就是老师的信任、肯定和鼓励,是关爱在孩子心中播下的种子。

对于教师来说,遇事不能盲目急躁,不能冲动,要冷静地观察、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寻求有效的教育手段。对“问题”学生尤其不要“一棒子打倒”,看到他的错误而否定了他的一切,要耐心地发掘其优点,利用其长处让他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促使他改正缺点。教师应起到“正强化”和“催化”的作用,“管、卡、压、罚”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坚持正面教育,以崇高的师德为出发点,用信任与鼓励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蹲下身子,走近问题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将爱的天平向他们倾斜一点,给他们一点“特殊的待遇”,可能有人觉得这不公平,但换个角度,也许这样的倾斜对这些孩子才是公平的。而对于一个班级来说,“问题”生的转变,才是班级整体进入良性发展的关键。

两个班级,一样的手段,不一样的效果,提醒我们,学习先进做法的时候,不能照搬照套,要静下心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多比较,多反思,有时一些非常规的运用,能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

猜你喜欢
小金小花眼神
生命的顽强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无名的小花
麋鹿的眼神
又见“小花”
谁放的老鼠屎
爱“喧哗”的我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