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2020-11-26 11:42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发展

田 健

(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迅猛,乡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农家乐、民族文化村的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各个地区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

一、 文献检索

在知网(cnki)中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共有599 篇相关文章,其中以SCI、EI、CSSCI、CSCD 进行核心来源类别筛查,发现共有核心文章76 篇。 对这76 篇文章分析得出,近10 年核心文章为60 篇,近5 年核心文章为31 篇,分别占到核心文章的78.9%和40.7%。 由此可见,近10 年乡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热点研究对象,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 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定义,但是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概念界定,以期对乡村休闲旅游进行明确的研究。

李艳芳认为乡村休闲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客源,以乡村性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休闲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 苏剑等认为乡村休闲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休闲活动的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为资源,为以城镇居民为主的旅游者提供的一种休闲旅游产品。 武瑞营认为乡村休闲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农副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马丽敏认为乡村休闲旅游是以农村民俗、生态资源为开发基础,以城市居民作为推广市场,使人们能够达到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目的的旅游业态,同时也是能够和产品加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紧密相连的新型业态。 顾婷婷等认为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是在一定乡村范围内,以当地乡村旅游资源与土地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以相关配套设施为支撑,通过对土地的综合开发形成“吃、住、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并具有较高服务品质的乡村休闲旅游聚集区。 肖晓莺认为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力在乡村地区发生的一种旅游活动。 张红英认为观光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为依托,将乡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科学普及、技术展示以及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等进行有机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

由此可见,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通过这种旅游模式,可以更好地拓宽乡村农民的收入渠道。

三、 产品类型的研究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一种旅游产品,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水文资源等,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汪淑敏等认为可以将乡村休闲旅游分为温泉类、森林类、乡村类、湖泊类、城市类、高尔夫类。 王永明认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可以分为田园休闲型、民俗风情型、农家乐综合型、古村落观赏型、度假农庄型、红色休闲教育型。 杨畅认为可以将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与农业观光、旅游观光相结合,比如垂钓园、观光果园、农家乐为主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既具有当地特色,又能够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可谓一举两得。王义龙认为通过对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将卖风景和卖产品结合在一起,可以将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分为农家休闲型、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乡村休闲度假型、农业科普教育型、体验运动型、康体型、乡村商务会所型。 秦俊丽认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分为观光游览型、餐饮文化型、住宿文化型、购物体验型、体育娱乐型。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对于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在结合当地特色后做出的分类,界定模糊,今后还需更加科学细致的分类标准对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进行分类,统一管理。

四、 发展现状的研究

乡村休闲旅游在近10 年内发展势头迅猛,在各个地域也显现出不同的态势,但是,也有各自发展的自身规律可循。

谭波等认为当前的乡村休闲旅游呈现出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衔接,乡村文化和农业文化高度融合,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和谐发展,但是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商业运行模式单一,创新产品不够。 魏九峰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受制于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出现了缺乏横向整体规划、缺乏长远考虑、管理的集约程度低等问题,都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杨智勇认为内蒙古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集中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优越的农村区域,开展文旅融合,发动群众,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特色项目,开展了农业休闲、体育、红色旅游等活动。 付红丹认为河南乡村休闲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翻番,是基于政府精准施策的正确导向,联合国在省内设立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带来新的机遇。 翁伯琦等认为乡村旅游由于其大众性、生态性开展了与文化、民俗体验、教育、商务融合等多形式旅游模式,形成了内容丰富、互补性强、潜力巨大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但其发展中存在缺乏正确认识,发展不均衡;缺乏整体规划,科学性不够;缺乏市场分析,科学性不强;产品单一,创新型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王永明认为乡村休闲旅游呈现出产业发展多元化,市场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诉求趋向于娱乐性、观赏性、体验性,具有地区性的发展方式,但是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法规欠缺、特色不够、管理薄弱、整体存漏的问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探索。 白慧芳认为当前石家庄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是以家庭式个体经营的休闲观光模式、近郊特色农业的收获品尝模式、乡村酒店经营的温泉康体模式、最新农业技术的认识学习模式为主要的发展方式,特色产业和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成为当地旅游的新潮流,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增加农民收入,对当地乡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邓怀国认为成都市的乡村休闲旅游起源于“农家乐”,经过20 年发展,农家乐遍及成都的城郊和乡村,形成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古镇等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开展乡村旅游节、观光园为特色旅游项目的新型旅游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的乡村休闲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愿意选择乡村作为休闲旅游的去处,这样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那么,在发展中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其优势明显,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创新型、松散性的弊端,亟须解决。

五、 相关对策的研究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虽然速度快,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发展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胡翠霞认为乡村休闲旅游需要高端定位旅游规划、创新运行模式、对目标市场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升内涵。 曹庆荣等认为乡村休闲旅游需要以保护乡村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落实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开发思路,以健全保障机制来打造品牌,以政府调控来有序开发,以媒体宣传来扩大影响。 谢卫认为乡村休闲旅游需要合理构建旅游产品的多元发展;需要利用资源优势塑造品牌形象;需要构建立体化和多层级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质量;需要加强体育与乡村民宿的融合式升级发展;需要创新乡村休闲产品,具有时尚性。 高文智认为需要在近郊区发展开放式游乐带;在中郊区建造休闲娱乐活动区块;在远郊区提高度假区产品层次。 张剑刚等认为其发展需要定好位;围绕当地资源做文章;实行公司化运作;开拓市场,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大开发力度,提升形象;推进休闲旅游的规范化管理。

总而言之,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产品开发、行业培训、区域融合、政策导向、宣传推广、教育培养、创新项目、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才能使乡村休闲旅游走向正规化道路,使农民走向小康、社会趋于和谐,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

六、 启示

乡村休闲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密不可分,如何能将休闲旅游在乡村的土地上发展是一个新问题。 对于乡村休闲旅游来说,需要更多借鉴如城市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形式的优势,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推动多种形式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当地的乡村休闲旅游,不仅带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中,更是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未来,乡村休闲旅游应当更多的探索网络旅游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旅游新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创新,提高品质。 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亟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教师发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产品
产品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