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一体化医疗养老体系研究

2020-11-26 11:42龙亦婷黄豪杰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医疗

龙亦婷,黄豪杰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2111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我国庞大的人口红利有着密切关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优势弥补了技术方面的劣势,推动我国经济大步向前。 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共和国的初代推动人已逐渐老去,传统的医养分离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媒体的普及,利用“互联网+”大背景,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民意显示,整合优化养老资源,通过医疗养老一体化的结构,构建多元化、科学化、智能化的养老环境。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0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0~14 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则有着明显的不同点: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增速过快、城乡老龄化倒置、高基数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养老支出年益增加。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18 年底,我国的老龄化人口约3 亿,占全国人口的近1/5。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出现只增不减的发展趋势,相关部门预计,在2050 年左右,将达到峰值,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即老龄人口达到全国人口的1/3,并且这种令人担忧的人口结构模式将持续到21 世纪末。 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我国急需探求一种适应当下形势的养老模式,以匹配老年人在物质层面并延伸到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从“互联网+”大背景入手,根据大数据的研究分析,采用新型医疗养老一体化的养老模式,便捷老年人的生活,“减负”政府财政支出,缓解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

二、 “互联网+”背景下医疗养老一体化体系的SWOT分析

(一)“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的优势

一方面,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老年人往往会面对养老、就医的双重难题。 而互联网医疗养老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信息互通更快,资源共享程度也更高。 得益于互联网,传统养老模式的时间、地域限制壁垒被打破,不同的资源被有效整合,再精准地提供给服务对象,从而使得养老更加高效、智能。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医疗养老服务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养老通过互联网与医疗、养生、娱乐等行业结合,在给予老年人高保障医护条件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缓解了家庭的养老负担。 互联网医疗养老将进一步开拓养老市场,同时也将促进医疗、金融等诸多行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的劣势

互联网医疗养老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还未完善,难以获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且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慢、包容度低,互联网医疗养老的概念偏离了老年人传统的认知,使得部分老年人对这一模式持怀疑态度。

另外,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智慧养老等平台推陈出新,而老年人对智能手机、App 等又不熟悉,使得智慧养老等平台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的机遇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各种信息技术的数据集合和信息整合成为新模式下医疗养老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技术支持。 如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探讨的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互联网+”的数据领跑和技术加持进一步深化医疗养老一体化,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 同时,各个行业趋于融合集中发展,无论是传统服务产业还是以数据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都在看似没有联系的领域内产生新的业务和用户。 “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模式正好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改善过去单一化医疗养老模式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的情况。

“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颁布的各种扶持政策。 近年来,国务院不断印发推动互联网和医疗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各个部门多次共同印发文件,指导下级部门行动计划,推动智慧型养老势在必行。 这为互联网和医疗养老一体化确立了发展前景,从国家立场提供有力保证。

(四)“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的威胁

首先,“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还存在着技术不成熟、供需不匹配等关键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碎片化对数据的管理和计算运用不能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功效,云技术一旦感染病毒可能会导致终端的大规模感染,出现线下医疗养老模式的崩溃,可能会使老年人对这一模式产生怀疑和抗拒。

其次,当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终端封闭的安全环境被打破,现在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发,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忽略信息安全,会给之后模式的健全造成很大隐患。 在设计“互联网+医疗养老”模式云端时,更需关注系统的设计。

最后,相关制度和政策缺位。 政策性的文件在到达下一层时,往往一开始指导性强,实践性有限,所以各个主体对新模式执行的共同理念、分工方向及行动方向就会出现分歧,最终可能导致出现片面化及混乱化。

三、 “互联网+医疗养老”一体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加强支持和政策引导

实现“互联网+医疗养老”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得到政府的支持。 政府应进行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给予市场一定的发展空间,集合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其次,从底层落实,为退休老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心理咨询、诊疗等,对农村孤寡老人进行家庭访问,对其进行细致化了解,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互联网信息共享,以此来更好地推进体系的建成发展。

(二)加大对新型养老体系的宣传力度

我国多数老人及其子女对“互联网+养老”体系还不了解,导致了对该体系的不认可,直接影响了其发展。 因此,要加大“互联网+养老”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老人及其子女对该体系的支持度,转变老人们的传统观念,使老人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养老”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三)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并定期维护,同时加强网络信息技术支持。 我国大部分老人对互联网没有概念,甚至他们中的一大部分都从未接触过网络,所以在此基础上要简化平台的操作流程,使其易懂、易操作。 与此同时,可在社区开展老年人关于互联网平台的操作课程。 其次,对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服务。 最后,严格监控和管理,加强个人信息保密。

(四)培养一定的专业人员

重视对社区医院、养老机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增加一定的专业服务人员,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的交流,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扩大老年人医疗团队,增加服务站点,提高效率与质量,为老人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

四、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一体化医疗养老体系的研究,有利于给老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对新型养老体系的宣传,提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方案,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解决“养不能医,医不能养”的困境。 使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老人创造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