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0-11-26 16:40韦小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韦小玲

(上林县自然资源局,广西 南宁 530599)

一、引言

事业单位资产是一种受到委托而进行管理的资产,其所有权属于人民及国家,从严格意义的财务制度角度而言,事业单位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经及对外投资等。对于事业单位资产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突出的薄弱环节,加强改进,提升资产运行效益,大势所趋,是改革的方向。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需要

我国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资产配置不够重视,往往按照年度既定的预算购置资产,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而盲目购置与单位长远发展不相符的资产,各事业部门和单位孤立管理,没有做到相互沟通交流,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资产没能相互调配,造成事业单位或部门资源利用浪费,致使事业单位资产的低效率运行,政府运行成本提高。种种迹象表明,不改变就没有出路,规范的资产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方法方能符合当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工作实践中按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使其与现有经济体制相适应。故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为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的根本

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管理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各行各业的领域中无处不存在着管理的智慧,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其发挥最佳效益,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保障社会公平、公正促进地区的发展,确保事业单位的职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履行,带动其他方面的建设,加快社会发展的建设。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利于贯彻国家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要求

事业单位资产中固定资产尤为重要,长久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2020年9月7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从“从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基础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完善追责机制”四方面入手,针对性的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规范、更有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由此可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各单位要摸清资产底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才可以给予政府履行职能和发展各项事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根据现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所获得的资产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这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应用以及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故对资产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普遍现象,因为从思想到行为对资产管理的轻视,加之人员素质、责任心以及核算软件的缺陷,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在利用和管理出现漏洞。固定资产明细账不健全或不设置卡片,一些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已交付使用的不转增固定资产,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置,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造成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不符,致使固定资产所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外部监管不到位

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财务管理中都注重对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但对资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够重视,对资产缺少日常管理,不设立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没有资产领用及保管手续,资产管理责任模糊。由于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资产仅从“入口”财务核算后到各部门使用便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以上种种现象无一不体现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薄弱,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及其所在主管部门应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名义上监管部门不少,实际上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并不明确,造成监管乏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即便有相关部门有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也只是有外在形式没有实质内容,达不到监管效果。比如主管部门凌驾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对各单位进行预算编审,造成预算编制粗糙,资产配置不合理;再如财政部门虽然有定期要求各事业单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但由于财政部门时间及人员的限制,并没有派人到各单位去监督清查,而是各单位自主进行清查,难免出现有些单位上报的资产清查结果不实的现象。近些年来审计部门更多介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管,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审计监管的力度还有待提高,才能真正发挥其自身机制的作用。

(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杂,数量多,而且分散于各部门使用,没有成立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即谁使用谁管理,完全脱离于财务管理,加之缺乏沟通、管理人员素质等各因素的影响,资产使用部门未经财务部门审核,对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外借外租资产、占为己用等等。同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背道而驰,有些单位预算编制远远偏离实际,其目的只是获得预算指标取得更多的资产,完全不顾资产配置是否合理,造成资产购置盲目、重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缺少正确的认识,造成工作上的混乱,给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四、改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事业单位要结合现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与本单位系统实际情况巩固与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我国财政部在2017年对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单位要建立新会计制度管理要求相匹配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资产配置、采购、验收、分配、保管、维护、清查、处置等从“入口”到“出口”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杜绝自行处置、私自买卖,防止资产流失,定期对资产进行盘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本单位资产安全、效益、完整。

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让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单位全员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转变重购置轻管理的旧理念,规范资产管理日常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后单位可以从资产清查入手,对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核对,按照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的要求逐一进行核对,发现不符的,追查原因并撰写报告,达到报废的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完善资产管理数据库,为往后的资产日常管理向规范化作良好的铺垫。

(二)加强内部监控,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无数实践证明,一切管理从内部控制开始,而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被理解为一般的制度,故使单位只是生搬硬套地建立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落地实施于资产管理工作之中。当下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资产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基础上,不但要落地执行、有效实施,而且要加大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守,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完善资产审批程序,规范资产处理的各个环节,组建国有资产监管小组,坚持职务不相容和分离原则进行内部岗位设置等等,都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表现。

加强内部控制固然重要,外部监督也不容小觑,二者的结合形成合力,大大增强了资产管理监督监管力度。财政部门、审计机构就是担任外部监督的角色。财政部门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配置审批程序,从大局出发,兼顾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高效合理的对国有资产进行统筹安排,杜绝无序购建、闲置浪费现象,以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而引入审计监督机制,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对资产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对国有资产监督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和漏洞会及时提出,并督促管理部门进行改正和完善,这样会促使基础管理的效果得到体现和延伸,保证国有资产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促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事业单位资产使用地点分散,管理人员素质各有差异,加之财务管理不能参与单位资产的管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加强与财务管理部门沟通,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建立资产备查登记簿、固定资产卡片等,定期与财务部门的账务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及时查找原因,资产的增减经财务完善手续后方能登记账目,同时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达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此外,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资产预算管理的重视,预算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而资产管理又是财政预算的基础。财政预算的意义是将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协调,使其成为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和资产购置的首要来源,反而言之,规范有效的资产管理成果可以给财政预算编制者清晰的了解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而科学有效的配置财政预算。从某种角度而言,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因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都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才是资产管理正确的出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是整个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其管理的好坏,而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持续的、动态的工程,尤其是当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所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认真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自查自纠,严格履行资产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