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配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20-11-26 16:40熊赞旺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医药药品资金

熊赞旺

(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一、引言

医药配送企业是连接医药生产企业与药品使用对象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医药市场改革过程中,医药配送企业在药品物流以及提供配套服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改革成效的突显,药品价格的下降,医药配送企业的生存压力及经营风险也日益加大。配送企业为了生存,务必从自身的内控做起,规范业务流程,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使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内部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经营成果。

二、当前医药配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医改政策频出,企业内控实施难度大

政策风险向来是医药市场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随着近年来“两票制”的推广和实施,国控、华润、上药、九州通等,作为行业全国性龙头企业,无疑成为这场政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整个医药市场出现新的“垄断”格局。纵观全国市场,上述企业之列的医药配送企业,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及市场扩张,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各个厂家产品配送集中度有所上升,许多小型的配送企业逐步被挤出了医药配送市场。由于“两票制”政策所针对的品种仅限医院等特定的医疗机构所需品种,而并非针对所有的药品,对于同一企业而言,出现了不同的内控标准,增加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难度;在企业内部出现双重甚至多重的内控标准。

随着国家“4+7”品种目录的逐批公布,并在各地陆续落地执行,药品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的降幅,特别是原有部分高价值药品,甚至出现超大幅度的下降。按现有的行业操作俗成,配送企业能够获得的配送费用也受到了大幅度压缩。这给配送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直接导致许多的医药配送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的状态,甚至处于亏损的边缘。这给企业的内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内控一旦失效,将给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目前,国家正在推行医保结算政策,但是诸多地方的结算并未真正执行到位;医院货款长期处于超期状态,给配送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企业的资金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资金流量大,资金风险高

受医药配送企业的特殊性,在配送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企业的资金风险控制,长期以来是医药配送企业的重点课题。

1.融资风险

医药配送企业大多属于批发类企业,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容易引发企业的债务危机。企业大额举债,造成负责率过高,从而推高了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

2.投资风险

受药品配送有区域限制的影响,配送企业在一个新的区域市场开展配送业务的前提,必需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注册一家新的企业。这样势必会迫使企业为了做成某项业务,而扩大或者追加投资,从而引发企业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3.资金管控风险

药品配送企业除了存货之外,流动资金应当属于企业的重大资产;大额资金的存在容易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的风险。

(三)医药配送企业内部控制容易被企业弱化

医药配送企业在药品采购过程中,除了需要遵循正常市场规则外,还需要严格遵守行业的特殊规定,如采购是否符合“两票制”要求,药品的验收、退货、养护等过程都有着特殊的规定,这样势必会加大企业风险控制的难度。

配送企业的药品配送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客户,需要执行不同的GSP要求,有些销售行为并非常规的市场销售行为,而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除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仍然需要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

就目前市场现状而言,医药配送企业往往处于“夹层”的地位,既要服务好厂家,又服务好医院等客户。企业的话语权小,一旦企业内控与业务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会弱化内部控制。

三、加强医药配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医药配送企业在医药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医药配送企业也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日益发展壮大;从这些企业的身上,我们也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放弃企业内部控制,而是应当更加重视内控,把企业内控融入日常工作中去,做到公司的“全员内控”,而非“部门内控”。针对医药配送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重点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一)建立政策的应对机制,及时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

当前,国家医改进入深水区,国家医改政策频出,企业应当及时获取相关的政策,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医改政策的内容,掌握政策的实质与内涵。要充分领会政策的导向性,明白政策中所规定的鼓励性以及禁止性行为。及时调整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对于政策所禁止的业务应当及时停止,进而转向政策所允许或者提倡的业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时刻关注政府、行业的政策变化,特别应当根据新的《药品法》以及新版GSP要求的变化,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在努力提升企业业绩的同时,通过企业自身的内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安排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内部评估,对于不符合内控要求的行为进行及时整改。

(二)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控制好企业自身的资金风险

首先,企业加强对于流动资金的控制。医药配送企业的资金,作为企业的重要资金之一,企业应当建立专项的内控体系,全员严格执行。企业的资金收付环节,除了符合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外,还要符合GSP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在特殊药品、器械的资金收付,一定要严格按照GSP的相关要求执行,防范因资金违规使用而被监管部门查处甚至是被吊销经营资质的风险。企业日常经营性资金支出要符合相关内控要求,防止企业资金被挪用或者套取。

其次,企业应当合理利用融资资金。医药配送企业,在开展企业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流动资金,自有资金往往无法满足经营需要,而需要企业进行融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企业融资规模、股权结构、融资手续、融资渠道以及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风险。医药配送企业要根据企业内控的适应性及成本效益原则,权衡资金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相关的融资策略。

第三,医药配送企业的投资资金要与企业规模及政策相匹配。受国家、地方医药政策的限制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驱动,医药配送企业常采用收购或者新设企业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时,应当要把握适度性原则,切勿盲目、过度投资;企业的投资过程要建立与投资流动相适应的内控体系,投资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过程要符合企业内控要求。因企业投资资金数额相对较大,故企业要防范因投资失败而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在分配投资收益时,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医药配送企业应当从根本上重视内部控制

从目前我国医药市场来看,配送企业是弱势的;各个医药配送企业之间应当避免恶性竞争,应当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内控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应当被所有医药配送企业所重视。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商品采购、质量管理、仓储保管及商品养护等环节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销售支持环节的内部控制与公司的销售行为同等重要,在这方面医药配送企业有别于常规的商品流通企业。

企业应当就自身的销售环节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重点防控特殊药品、器械的销售行为,防止特殊药品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相关人员手中。企业的销售应当严格按“两票制”等相关要求执行,针对不同的销售对象,企业应当采购不同内控措施,企业不得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由,而降低企业内控要求。

医药配送企业通过提升自身的“伴随服务”,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立足,并发展壮大。企业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确保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合法、合规的,是符合我国医药市场规律的。

医药配送企业管理者,主观上应当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行为与内部控制要求相背时,应当充分评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在高风险业务出现时,不得为了追求公司短期利益,而弱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为达成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而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企业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岗位的事情,而公司全部成员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医药配送企业作为特殊的配送企业,更应当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根据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企业的内控要求。并且,受我国医药市场的特殊性的影响,医药配送企业在实施内部过程中,难度也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但配送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的重要参与方,其自身的内控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药市场健康水平。医药配送企业在履行好企业自身责任的同时,还兼顾着我国整个医药市场的责任;企业应当把内部控制工作摆在与企业经营活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时甚至会优于企业单纯的经营活动,企业应当按内部控制要求做好企业的内控工作,为我国整体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医药药品资金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