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发展趋势对翻译与文化的影响探微

2020-11-26 23:11曲书乐
大陆桥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源语语言文化

文/曲书乐

一、翻译

爱尔兰学者克罗宁的定义:“翻译涉及一切有关连接的建立——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与另一种文化和语言连接起来,为无限的物品交流、技术交流和思想交流创造条件。”当两个不同语言的民族开始产生交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产生了翻译这一现象(或称之为过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早在文字出现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了,语言存在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有口译活动的进行,在不同民族或部落之间都存在着翻译活动。可以说翻译是人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言和翻译都可以看成人类沟通交流的纽带,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单纯的将语言和翻译之间关系的研究纳入语言学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最根本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作者表达的内容,高一级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接受译文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原文,最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接受和认识源语文化,非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同样是使读者充分了解原文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信息的转述可以说是翻译的最原始的目的,翻译不仅仅是为了传递源语作品的信息、内容和思想,也是文化和写作方式的转达。

二、文化

“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s”,意思是“开垦”。人类不断地开垦,形成了文化。文化冲突体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冲突,即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内部冲突,即民族文化内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或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包括国家内部族群文化多样性的诉求。文化的范围十分广泛,人类活动都可以视作文化,于翻译来说,政治体系、历史、宗教、人文地理、社会制度以及性别等领域为跨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政体而言,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或帝国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和政治部门名称的翻译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地理方面的翻译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和政治态度立场。人文风俗可以算作跨文化交际和翻译难点,我们现今的翻译多为应用性质的,无论笔译或口译,与人文风俗相关的文化背景都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部分,但同时也是国际间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和桥梁。

文化本来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只有碰到差异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是有边界的。文化具有传承性、流变性、兼容性。没有任何文化是自给自足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也不断更新和发展,这使许多词汇的外延意义也产生变化,有一些词已经不再用来表示其原有的意义,还有一些词产生了许多新的含义,这种变化与文化的翻译和传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现代网络技术十分发达以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许多汉语的新词、热词在国外也广泛流传,这些词汇原本并没有对应的译语,都是创造性、创新型的翻译,在国外被公认和接受。

在考虑词汇释义的选择时,应充分结合上下文语境、源语文化语境及标语文化语境,通过语篇分析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意思,既不能完全摒弃源语文化也不能完全以源语文化来翻译。源语文化中一切令读者为之困惑的或是闻所未闻的事物都正是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不能轻易将其归化,使其不再具有本身的意义,翻译在某种层面上是反映源语社会现实的一种途径,因为源语作品本身就是对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射,不能因为读者对于源语文化难以理解和认知就抹掉其本性,要在不影响作品文化性的前提下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

中英文的词汇大部分都不能对等,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亦是大相径庭,英文会用祈使句、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来表达语气和感情,而中文习惯于用语气词和语音语调来表达情绪。异化与归化译法始终都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了保留和传播源语文化而采用异化的方法,直接按照目标语国的风俗文化及表达方式来翻译,这对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十分不利。在翻译时,应在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通顺易懂,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最初目的。

三、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翻译指在全球公民之间建立并保持语言和文化之连接。全球化就是以越来越紧密的连接为特色的。而翻译则是全球化或全球传播、沟通、连接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性基础。在世纪国际关系的转换中,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日显突出。外交的产生推动了文化的引入和输出,比如我国唐朝时期由天竺传入了佛教,佛经的翻译盛行一时,对我国翻译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丝绸和茶叶对外出口的巅峰时期,我国丝绸文化和茶文化的输出也推动了翻译的发展进程;我国民族危亡时期,许多爱国主义者为救亡图存效仿西方,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这也是一次翻译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在长期的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经过大量的翻译学者的不断努力和实践,目前有很多词汇都已经有了公认的译法。

世界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古代及现代文学著作、影视作品等方面,也包括政治思想、国家发展经验的交流与传播。比如我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著作,一开始也是由中国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翻译并传播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也是当代世界主流文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是将“走出去”的目标贯彻到底,树立文化自信,但能否真正“走出去”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息息相关。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对中国的关注也更加密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愈加浓厚,这些都是汉语作品英译出版的必要因素。美国科幻作品曾是世界巅峰,但如今已是大不如前,还是一如既往的剧情并无太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也是中国科幻作品能顺利对外输出的原因之一;其次,科幻文学作品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世界共通的,能否接受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语境。

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翻译教育和翻译事业不断快速发展的一只无形的大手。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外企源源不断进驻中国,旅游业迅速繁荣与发展,贸易进出口额以及外汇储备率再创新高,科研人员、项目和成果的交流与日俱增,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外交事务也日益繁重,这些都和翻译息息相关,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译员的支撑,译员充当的角色也比过去更多,翻译的专业领域和方向也愈加丰富,这也意味着在翻译教育方面有更多的改革和更新,明确当下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式方向,以适应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实际需要。

四、翻译与文化

文化与翻译共为一体不可分割。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活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发生转换必然涉及到跨文化,文化背景的差异与翻译过程中的表意联系密切。

在唐代,我国的繁荣盛世引得世界各国前来朝拜,陶瓷、丝绸、茶叶的大量出口都代表着我国文化的大量输出,自清朝我国不断衰败、甚至被割据和殖民,外国人和外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对我国文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被承认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到现在被称为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文化也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变化,从起初中国大量翻译国外文学作品直到现在大批的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无一不展示了翻译与全球化、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地位的密切联系。

中国文学通过翻译“走出去”的目的是使世界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让中国文化推开世界的大门成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直接决定了翻译原则、翻译政策和翻译策略。我们是为了让世界其他各国的受众可以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摒除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和固定看法,使他们能够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当代文学。莫言、刘慈欣等作家的作品翻译就非常成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式科幻在外国流行,可谓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不同以及人文风俗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是中国文化输出过程中的巨大障碍,只有真正克服这些障碍才能走入世界,让世界接受中国文化。

五、结束语

翻译繁荣之时正是国家为世界敞开大门之时,翻译衰败之时亦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之时,可见其背后的重要启示。我国翻译兴起阶段主要是译入,因此也引进并学习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及科技知识,使国家的发展能够紧跟世界潮流,不至于“因落后而挨打”。

无论是文化的输入还是输出都需要多元化,通过文化的定义可知其范围十分广泛,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近现代文学作品、当代文学作品,甚至是网络文学及流行的网络用语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真实反映,文化的输出不应受到任何通俗或高雅、晦涩或易懂的局限,也不应该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只有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才能让世界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及其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源语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