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藏毛窦的MRI影像表现

2020-11-26 08:09王智慧赖炳佳毛家骥胡辉军杨绮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5期
关键词:窦道肛管肛瘘

王智慧,赖炳佳,毛家骥,胡辉军,杨绮华

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ase,PD)是好发于臀沟骶尾部的皮下感染病变[1],其反复化脓、破溃形成窦道,最后形成藏毛窦[2]。Mayo[3]于 1833 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Hodges 于1880 年将其正式命名为藏毛窦(pilonidal sinus PS)[4]。Duman K 等[5]报道称该病在白种人发病率高,而非洲及亚洲人发病率相对较低,有报道认为体毛僵硬、洗澡次数少、每天坐姿时间长是三个最具预测性的危险因素[6]。由于症状相似,藏毛窦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肛瘘等其他疾病,然而,藏毛窦与肛瘘等的治疗方式区别较大,因此治疗前准确诊断藏毛窦非常重要。本文旨在分析骶尾部藏毛窦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征象并总结其诊断要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 2005 年 1 月~2020 年 1 月经手术 及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藏毛窦5 例共5 处病灶,均为男性,年龄 16~36 岁。5 例患者手术前均行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

1.2 MRI 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MRI扫描均采用飞利浦Achieva 3.0T或飞利浦Intera 1.5T 临床超导型磁共振,信号接收采用4 通道(1.5T)或8 通道(3.0T)腹部相控阵线圈,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及矢状位T2加权图像,矢状位T1加权图像,矢状位抑脂T2加权图像;随后经患者右侧肘静脉注射钆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注射剂量0.1 mmol/kg 体重;注射药物后行抑脂T1 加权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上述序列具体扫描参数设置见表1。

表1 MRI 扫描序列及参数

1.3 MRI 图像分析

由2 名具有5 年以上MRI 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在GE PACS 系统上共同阅片,确定窦道位置、开口、范围、是否合并感染、是否累及临近椎管及肛管。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

5 例患者平均年龄 23.40±7.80 岁,其它临床资料(见表2)。

表2 5 例藏毛窦患者的基本资料

2.2 MRI 表现

2.2.1 窦道位置及信号特征 本组5 例病灶均发生于骶尾部皮下脂肪层,MRI 均可见病灶与皮肤相通,表现为窦道样结构;窦道开口位于骶5 至尾3 椎体水平臀间裂皮肤处,窦道行走于骶尾部皮下,向上走行,呈管状结构,走行迂曲且形态不规则,长度约2.8~7.2 cm;窦道管壁较厚,T2WI-FS 上呈高信号,T1WI 上呈低信号;管腔无积液或积脓时,T2WI-FS 与T1WI 上均呈低信号,周围可见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管壁可见较明显强化,轴位呈环状强化(见图1)。

2.2.2 窦道内容物 5 例病灶中病理可见1 例含有毛发,而MRI 检查均未能显示毛发;1 例藏毛窦内积脓,显示T2WI-FS 呈高信号,T1WI 上稍呈低至稍高信(见图2),4 例合并感染,局部水肿,窦道及周围软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2.2.3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 例病灶均位于皮下脂肪层,与骶尾骨相邻,但未累及骶尾骨。窦道与肛管距离稍远,未累及肛管。

2.2.4 3 例病灶MRI 表现非典型 分别表现为T1WI-FS 增强呈斑片状高信号(图3a、3b)或管状高信号(图3c),边界欠清。

2.3 病理特征

5 例患者均在MRI 检查后一周内行手术切除病变并行病理检查。镜下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其中1 例含多核巨细胞并伴少2e量含铁血黄素沉积,1 例见较多毛发。5 例病灶术后病理诊断均符合藏毛窦。

3 讨 论

藏毛窦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主要特征为毛发密集区的慢性窦道[7]。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说法,分别为先天性学说(骶尾部骶管囊性残留学说)与后天获得学说(刺入学说,臀部反复摩擦导致毛发刺入皮肤,引起感染,形成窦道)[8],但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后者[9]。具体病理过程为臀部活动时反复摩擦导致臀中裂中较硬的毛发刺入皮肤内,形成一条微小的管道,此时毛发的根部从原来的毛囊脱落下来,被微小的管道吸入,从而形成窦道[7]。

临床上男性发病较多,肥胖与毛发浓密者容易发病。其可发生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及腋窝等[10],其中最常见于骶尾部[9],若无继发感染,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骶尾部疼痛,急性期发作时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特点,多经手术治疗炎症消退,少数经引流可完全闭合,但是多会反复发作,破溃溢脓形成窦道[11]。原发管道常位于骶尾部中线,于皮下走形,一般长约2~3 cm,最长可达8~10 cm,多向头侧延伸,很少朝肛管侧[12],窦道内藏毛是诊断标准之一,但不是其唯一标准[13]。藏毛窦较少发生癌变,但是国外已有报道[14]。本研究中5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以往文献报道较为一致。

根据本组病例总结骶尾部藏毛窦MRI 的特点:①骶尾部皮下窦道,窦口位于骶5 至尾3 椎体水平臀间裂皮肤处;②窦道行走于骶尾部皮下,向上走行,呈管状结构,走行迂曲且形态不规则;③窦道管壁较厚,T2WI-FS 上呈高信号,T1WI 上呈低信号,管腔无积脓积液时,T2W-FS 及T1WI 均呈低信号,管腔内积脓或积液时,T2WI-FS 呈高信号,T1WI 上呈低至稍高信号;④窦道周围常软组织水肿;⑤常合并感染,窦道管壁及周围软组织增强呈明显强化;⑥病变均未累及骶尾骨及肛管。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似[15],但本研究中有些病灶增强后边界欠清,可能与合并继发感染有关[16,17]。本组5 例病灶中有3 例病灶MRI 表现为增强扫描斑片状高信号或管状高信号,边界欠清,为非典型MRI 表现,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说明非典型MRI 影像表现亦可对骶尾部藏毛窦诊断提供依据,结合临床特征能为疾病确诊提供有效帮助。临床上骶尾部藏毛窦诊断困难,在影像上需注意与肛瘘、脊髓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等鉴别:①肛瘘(Perianal Fistulas)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分泌物,肛周肿痛[18],MRI表现为急性期T2WI 上呈环状低信号,T1WI 呈低信号,合并脓肿时呈环状强化,内部脓液无强化,慢性期T2WI 及T1WI 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19]。病变多向下朝向肛管走行,形成瘘管。②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常发病于婴幼儿,是复杂的先天畸形,局部表现为囊性包块,可引起感觉功能障碍与膀胱直肠功能障碍[20],MRI 表现为T2WI 高信号影,内部见分隔,腰骶段棘突缺如,可合并脊髓空洞[21],与脊膜囊相连,无瘘道,局部有隆起。③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常发病于胎儿及新生儿,发病率低,女性常见,表现为胎儿骶尾部向体腔内/体腔外突出的大小不等的包块,MRI 表现为 T2WI 高信号,T1WI 低信号,内可见分隔,与脊髓硬膜囊界限清楚[22],内含脂肪组织,增强多无强化,内无毛发[17]。

骶尾部藏毛窦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多种。超声检查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但对邻近椎管内层次关系显示欠清[17];CT 平扫软组织分辨能力欠佳,增强扫描能显示病变形态及范围,但检查有辐射;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且无辐射,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结合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藏毛窦的诊断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MRI 可清晰显示藏毛窦的窦道位置、开口、范围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窦道肛管肛瘘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结核性窦道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置管方式的改良及护理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窦道的临床效果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慢性窦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