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20-11-27 00:50吴秀华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院校

吴秀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校企合作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与企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充分融入企业,因此,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拓展双方的合作深度与广度,能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也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人才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一些问题,给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一定局限性,也难以使学生真正符合现代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基于我国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要求以及企业对现代技术人才的渴望,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第一,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需要更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第二,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校企合作战略,企业就能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校企合作的类型

第一,生产合作。在校企合作类型中,顶岗实习的方式应用十分广泛。企业能够为顶岗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深入企业实习也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确定实习学生的具体岗位和数量;高校也可以根据招生情况,确定为企业提供的实习学生数量,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第二,科研合作。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其自身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就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创新。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还可以为企业研发新产品,同时,企业也能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发展自己,实现共赢。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合作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些年,高校连续扩招,很多专业特别是一些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招生人数非常之多,但企业需要的实习人数往往仅为几人或者几十人。很多学生需要到企业进行实践,所以需要更多的合作企业,这给校企合作带来很大的挑战。此外,高校的科研水平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企业会重点分析生产实践能够应用的科学技术,因而会对准备合作的高校有一定的选择。

2.合作深度和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为企业生产提供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还需要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这会浪费较大的精力和财力。同时,部分学生到达实习岗位之后,发现一些企业提供的岗位不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实际就业不符,还需要重新选择实习单位。而且实习完成之后,能够与实习单位签约的学生很少。此外,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也存在问题。企业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需要增加很多投入,而一些高校的科研成果还处于理论状态,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实践,还存在很大的限制。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

随着现代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专业特色化模式

专业特色化模式即以学校专业特色为本,基于各个行业和专业发展需求,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制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卫生等不同的特色模块,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该模式要求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总体的细化,保留原有的主干课程,特别是检验教育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企业需求增加具有特色的专业内容,便于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如食品营养标准化、检验教育设计等。这种专业特色化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在制定特色模块课程内容时,要多听取来自企业的意见,保证合作企业作用的有效发挥,这样企业能够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专业特色化模式的运用,可以给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支持,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加大力度与学校进行合作。有些企业对订单式培养方式很感兴趣,主动与学校联系合作培养所需人才,这也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难问题。

2.企业导师模式

企业导师模式是指具有高超技能、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资深专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为了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积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生产、科研项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进行相关研究。作为企业导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定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培训共赢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部分理论课教师缺乏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企业的部分技术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校企双方可以加强合作,通过相互培训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实现共赢。例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生产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教师在企业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引导他们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开阔他们的视野。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还可以积极配合,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调查发现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高校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重要课题。要在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和各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灵活运用专业特色化模式、企业导师模式、培训共赢模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