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回归分析课程思政探研

2020-11-27 00:50张滦云廖大见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案例思政

张 恒,张滦云,廖大见,杨 洪

(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江苏 连云港 22200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方式。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回归分析是高校数学类、统计类、经济类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阐述回归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师思政素养、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三个角度探讨回归分析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正确认识回归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高屋建瓴地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把思政元素融进专业课程,可以促进德育与智育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更好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归分析是高校数学类、统计类、经济类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部分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把教学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常常忽视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以回归分析知识为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对回归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梳理和设计,全面提升回归分析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生产、生活领域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使得面向数据的回归分析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课程思政优势。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国内外回归分析相关学者的研究经历和成果,传播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软件仿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研究新问题和设计新方法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也可以鼓励有突出能力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或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贡献年轻的力量。

二、高校回归分析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1.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与教育技能提升是基础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孕育高素质人才的基石。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抓好“授业、解惑”,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成为学生思想进步的引领者。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最新教育政策,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敏锐关注热会热点,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为课程思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应组织专业课程教师深入研讨,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和优化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内容。要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充分研讨相关课程教学方案,明确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共同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案例,恰当引入思政内容,实现思政培养目标。

2.凝练理论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专业课程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回归分析理论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回归分析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构建主线明确的课程回归分析理论内容和思政内容。要突出思政价值引领,结合时事热点和生产生活,深入挖掘课程涉及的概念、模型和原理的德育内涵,发挥回归分析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例如,“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这一章的居民消费模型研究城镇居民收入与购买量的关系,而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授课教师可以提炼与消费观相关的思政内容。居民的收入往往不同,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指标量化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差异性。针对消费观念,教师可以进行思政设计。年轻人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教师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教育引导,避免其养成互相攀比、严重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非理性消费行为,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

3.开发案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回归分析是一门以数据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设计和讲授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案例的思政内涵,从而在互动中实现案例育人。教师可以在讲授回归分析理论知识之后给出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吸收理论知识。要多采用源于学生生活的案例,这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可引入“以行业作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问题研究”案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显著的成效,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文化内涵。结合案例来说,要让学生明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都是影响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针对该案例中提到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申到旅游与文化输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在案例讲授中融入历史观、文化观、民族情怀与自信等元素,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回归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传道、授业、解惑贯通融合的必然要求,要完善课程体系架构、提高课程目标与标准、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环环相扣,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回归分析课程,有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也应注意保持课程特色,杜绝硬抄硬搬,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