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刍论

2020-11-27 00:50陈玉桂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有效性

陈玉桂

(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福建 石狮 36270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校逐渐大力提倡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想要将课外阅读教学这项细致的工作做好,教师就需要更新观念,转变策略,达到提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净化心灵,拓展视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借助课外阅读,能够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其次,课外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只是节选自长篇小说的一部分,内容并不完整。而借助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阅读完整的长篇小说,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有助于加深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为写作奠定基础。

二、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可供课外阅读的书籍有限

就目前来看,部分学校设施不全,即便有图书馆但书籍种类和数目有限,学生往往借不到心仪的书籍。很多初中生喜欢阅读军事、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但资金有限,很难尽情购买感兴趣的书籍。这会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

2.学生缺乏阅读技巧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受到阅历的影响,学生阅读时方法不当,缺乏技巧,难以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关键之处,只能粗浅地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花了很长的时间阅读但效果并不理想。

3.阅读指导形式单一

初中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无法将大量时间用于课外阅读。教师往往通过课堂进行简短的课外阅读指导,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并深刻理解文章的深厚意蕴。还有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课外阅读对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效果适得其反。

三、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拓展课外阅读资源

要想提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解决书籍资源问题,想办法为学生寻找适合的课外读物。教师可以与当地图书馆合作,定期为学生借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可以在教室的黑板报等处定期推荐书籍,让家长去购买,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还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书籍放在那里供大家借阅,并组织学生分享读后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的内容适当延伸,帮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资源。例如,教学《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尼摩船长是一个勇于反抗压迫的战士,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有些学生泛泛而读,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读完就忘记了,并未真正从课外书籍中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不会区别阅读的重点与非重点,不懂得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泛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传授相应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遇到困难,有时会陷入知识“死角”,但不愿向家长、教师请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网络等一步步解决困难。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很多有意义的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经典片段进行摘抄、背诵,并进行相应的评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力量,教师要指导家长制订阅读计划,每天坚持阅读,用博学的知识、儒雅的气质感染孩子,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3.加强课外阅读监督与引导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好朋友,能够给予学生帮助与启迪;而一本不好的书就像是一个沼泽,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课外书籍的识别能力较差,往往以时髦、新奇作为选择书籍的重要依据,这会大大降低课外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应做好监督与引导工作,秉持“读好书、好读书”的课外阅读原则,引导学生读好书,避免低俗阅读内容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引导学生重点阅读。

4.转变阅读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开展阅读教学,构建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的语文课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学《杨修之死》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然后出示关于三国人物的PPT,通过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三国历史画卷,在脑海中浮现刀光剑影下的鲜活面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作品资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预习能够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时,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等。收集作品资料有助于阅读的顺利进行,建立起和文本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实现和作品的零距离交流。

6.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想要有效提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识渊博的教师必不可少。教师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导者,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将作品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中外文学名著的学习与研究,注重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教师“胸有成竹”,底蕴丰厚,才能在学生面前自信地进行阅读指导。

四、结语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基础,能让学生净化心灵,拓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从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监督与引导、转变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作品资料、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途径,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有效性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