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初高中衔接加强学法指导探研

2020-11-27 00:50丘文明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高中知识点函数

丘文明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学,福建 长汀 366301)

在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方面,相对于初中知识而言,高中数学无论是从知识点上,还是从思维方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从初中相对简单的数学学习到高中相对复杂的数学学习有一个台阶式的跨越过程,如果此时教师的数学教学衔接不精准,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高中教师要重视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要在分析和总结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实现“能学”,还要达到“会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才会真正提高。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特点

1.衔接教材内容

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在内容上区别比较大,这就对教师的衔接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去衡量数学知识的难度,然后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展开课堂教学。教师要明白,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公式或者定义等带给学生的都是初步的认知,初中数学对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高中数学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知识掌握的难度也大幅度上升,关于概念的论证、公式的分析和各类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都比较高,这些都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明确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内容区别,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轻松地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2.衔接课程设置

初中和高中教材内容的明显差异,决定了教师的课程设置也必须非常分明。很显然,初中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初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比较充足,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轻松,再加上知识点较容易掌握,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非常好。但是高中数学难度突然加大,重点难点集中,课程时间非常紧张,并且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在课堂上要分秒必争,才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会省去基本概念的讲解,而把精力放在考点和难点的讲解上,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有些吃力。再有,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非常多,在课堂上教师难以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初高中课程设置的巨大差异,让学生的不适性变得突出,所以教师在课程设置的教学衔接方面也要多花费功夫。

3.衔接“教”和“学”

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时候,思维水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是难免的。因此,在衔接过程中学生需要足够时间的学习锻炼。在初中阶段,课程教学时间充裕,学生学习压力不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非常多,因此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但高中的学习生活特别紧张,而且学习任务重,学科难度大,学生的心理要足够成熟才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因此,在初高中的过渡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减少依赖性,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在教与学的衔接问题上,教师要谨慎把握尺度,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探索能力。

二、优化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1.找准知识的衔接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要注意找准衔接点,教师要针对初高中知识点的联系,熟悉初中教材,分析中考试题,总结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规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切入衔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比如在高中代数运算的因式分解教学中,教师要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就需要对代数式的符号进行判断,进行因式分解。因此,接触这部分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薄弱的现状,找出初中立方和与差的公式,让学生在初中代数式的回顾中完成新知识的过渡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演示十字相乘的因式分解法,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对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因式分解进行讲授,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初高中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从而充分掌握因式分解这个知识点。再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由于初中教材只是简单介绍,学生对于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联系等这类题目并不了解。但是高中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与转化非常频繁,所以教师要做好基础概念和教学重点内容之间的衔接,实现初高中知识的顺利过渡。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上了一个台阶,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数学学习就会非常吃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只有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学生才能了解本节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在上课的时候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解决自己的学习困惑,提高听课效率。比如在学习“集合”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先预习初中的集合知识,初中的集合知识比较简单,如所有的正方形、1~20 以内的所有素数等简单的集合。学生在预习这些知识过程中会对即将要学到的深层次的集合知识有了一个心理认知基础,然后再标注新课程的难点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从而进行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学习。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听懂教师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及时复习,要对课堂的重点难点题型进行反思和练习。这就要求学生重视课后作业,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会分析自己的问题,加深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要充分利用作业理顺自己的知识学习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

3.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会发现数学学习的内容一下子变得又抽象又难理解。尤其是函数部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感到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不要急着赶教学进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从学生熟悉的初中教学内容开始徐徐推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于不好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利用举例法、绘图法、数形结合法等方式进行启发教学。比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绘图将函数的图像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函数性质的记忆和理解。另外,在具体的辅导中,教师要加强对数学规律的重点讲解,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因式分解a3+b3+c3-3abc 的解答中,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a+b+c)([a-b)2+(b-c)2+(c-a)2],到 这 一步,就要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进行解题:假设a、b、c 均为正数,所以(a+b+c)([a-b)2+(b-c)2+(c-a)2]≥0,假设a、b、c 为负数,或者其中一个为负数,或者其中一个为正数,得出的结果就是不一样的。

三、结束语

总之,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重要而且必要的教学环节,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衔接教学对于学生过渡学习的重要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学生学习衔接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浅到深地接受衔接学习过程,从而为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初高中知识点函数
二次函数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