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培养英语批判性思维

2020-11-27 00:50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批判性预设导图

杨 希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5200)

整体教学法是在现代系统论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对教学的各知识点进行割裂,而是在全面整合的基础上,融合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那么,究竟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一、绘制思维导图,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知识归纳方式,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串联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中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有效进行思维发散,帮助学生形成思辨习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例如,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课对制作沙拉的准备工作和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停留在教会学生单词和句式上,而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在完成课程基本内容的教学后,笔者让学生总结整篇文章的关键点,绘制成思维导图,并按照思维导图的结构想一下自己如果要做一份“salad”,需要如何准备。有的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用“what”“when”“how”几个关键词为节点,总结了“wonderful”“pineapple”“Do you have...”等一系列单词、句式,起到了很好的课程整合串联效果。而在自主设计环节,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有的运用了课本上的“grapes”“banana”等单词,也有的运用了“pear”“peach”等课外或曾经学过的词汇,很好地打开了学习思路。

显然,通过这样一个梳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总结,有效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相应的思辨意识。

二、预设文本脉络,验证推断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但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不妨对教学过程进行“翻转”,让学生在接触课文前,先整体性地对文本脉络进行推断和预设,并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验证,这样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例如,“Unit 2 After school”一课,涉及周一到周日的英语单词学习以及一些常见活动的表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根据“After school”这一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猜想一下课文中都会有哪些知识内容。有的学生站起来说会涉及一些体育活动,有的学生说会涉及“hour”等一些时间的表述,有的学生说会形成时间规划表,围绕每周的课后时间进行讲解。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虽然还没有开始课文的学习,却已经对课文内容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之后,笔者组织学生正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看到“play table tennis”“swimming”等词汇时,便发出了惊喜的呼声,因为这正好对应了学生对课文中涉及体育活动的预测,而在看到“Wednesday”“Saturday”等有关星期的表达时,便懊悔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经过这样的推理预设和判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学习的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对文本脉络进行预设,是对传统教学的重新解构,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次序,实现了新理念下整体教学和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目标。它很好地将英语教学与素质培养融合在一起,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三、对比不同观点,提炼信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塑造,来源于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把握和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对比思考中,提炼关键信息,训练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形成应有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一课对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介绍。在讲授完课文的基本内容后,笔者并没有单纯让学生记忆单词和句式,而是展开一场以小组为单位的“My favorite festival”讨论。有的学生认为“the Spring Festival”是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有的学生认为“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是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基于此,笔者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观点进行对比,找出各自喜欢这个节日的原由。有的学生说在“the spring festival”期间,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同时还会“eat dumplings”,这是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学生说在“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一天,会举行“dragon boat races”,看龙舟比赛紧张刺激,十分开心。在这样的对比观点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提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观点的对比。这样就形成了多元的教学氛围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打开视角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宽广的视野和思维体系,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和思考,打开学生的视角,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例如,在“Keep our city clean”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可以“take bus to school”,这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的学生说“a lot of rubbish in the streets”,所以要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并且随手清理路面上的垃圾;有的学生说可以“keep my bedroom clean”,从自己做起,每个小家的干净就是城市的干净。显然,在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由自主地把课文内容串联在一起,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通过思维导图、预设文本、对比观点、开放性问题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猜你喜欢
批判性预设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