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提升聋生语文学习效果刍论

2020-11-27 00:50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聋校小猴子聋生

杨 燕

(江苏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4)

聋生受听力障碍的制约,在受教育时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形式,把图文、视频等多种元素运用到教学中,让抽象、僵硬的讲解变得动态化、直观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以字、词、句、段、篇等内容为主,聋生需要长时间依靠视觉阅读大量的文字,会对文字产生一定的疲倦感,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与耐心。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知识的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秋天》时,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的是一组代表秋天的图片:候鸟南飞、硕果累累、黄叶飘飘、秋风习习等,搭配文字:秋天有哪些景物?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秋天见闻,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接着,教师在课件中播放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和农民割稻子、摘棉花的视频,然后展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景象的?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感知了秋天的内涵——秋天是一个多彩与收获的季节,并掌握了在描写季节时要抓住季节的代表性特征。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主动学习。

二、精准使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呈现知识内容

为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精准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将难以理解、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具体、生动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高效内化和吸收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老山羊请客》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小猴子、大公鸡、小灰兔、小花猫、大熊猫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喜欢吃什么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老山羊请哪几位朋友到家里做客?都准备了什么食物?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竹子、桃子、小虫、白菜、鱼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摆好的食物大家吃了吗?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多媒体设备,结合个人认知将食物调换到动物面前,即小猴子——桃子,大公鸡——小虫,小灰兔——白菜,小花猫——鱼,大熊猫——竹子,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与动手能力。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语文知识难点

聋校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很难在有声的语言中进行良好、有效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只能通过手势或视觉互动,这为正常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当课文中出现抽象或具有深刻内涵的语句时,教师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与感知语句的含义。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把课文中的难点以图片或视频方式展示出来,引领学生深化感知和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猴子下山》的同名动画片,指导学生同步阅读课文。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动词,如掰、扛、摘、捧、抱、追等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动作从动画片中截取出来,以慢动作形式再次播放,带领学生观看小猴子掰玉米、扛在肩上往前走、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追兔子等片段,让学生再次完整了解小猴子的下山经历,并让学生表演这些动作,以正确区别上述动词,巧妙化解教学的难点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动画片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小猴子的下山过程与心理变化,并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目的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弘扬真、善、美为主,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聋生先天或受后天因素影响失去了听觉,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陶冶学生情操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形象的审美情境,把课文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带领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的各种美,让学生慢慢学会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鉴赏美与创造美,强化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提前在网上搜集一组荷花图片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在欣赏时,尝试用成语来形容看到的荷花,如出水芙蓉、千姿百态、亭亭玉立、冰清玉洁、争艳竞俏、风姿绰约等,充分感受荷花的美。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语句,从荷叶、花瓣、莲蓬等多角度赏析白荷花多种姿态的美,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采用多媒体激活感知,触发学生思想情感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课文中的情感元素,要结合学生在生理方面的缺陷,改进情感教育的渗透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播放视频或动画的方式激活聋生固有的知识与生活感知,触发他们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天安门前看升旗》描述的是天安门前的升旗过程,为了让学生感知升旗仪式的严肃与庄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爱国主义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天安门前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联想到学校的升旗仪式,并在内心产生触动,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正确理解庄严、威武、昂首立正、行礼、雄壮等词语的含义。然后,教师结合视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使其领悟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与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让学生的个人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六、运用多媒体拓展教学,有效开阔学生视野

聋生受限于自身听觉失聪,获取各方面的知识途径较为狭窄,学习视野不够宽阔,所以,更新知识的速度相对缓慢,存储、理解、内化和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受到影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在地域、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打造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极力再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北京》以天安门为中心,按照方位顺序先后出现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场所,以及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天坛、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去过北京,即使去过印象可能也不够深刻,头脑中难以形成对北京的整体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介绍北京的视频,将多媒体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将文中一笔带过的地点准确、清晰、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增强课文内容的形象感,以导游身份带领学生虚拟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北京,不断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聋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空间,改变知识呈现形式、师生互动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高效掌握与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聋校小猴子聋生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小猴子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