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2020-11-28 07:29孙桃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

孙桃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使小学数学课更具魅力。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数学魅力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读数写数,角的度量,四则运算……”这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常常使孩子们昏昏欲睡。怎样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数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与学习生活相结合,真正让实际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使小学数学课更具魅力。

一、课堂生活化,把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联系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探索生动的数学问题,通过操作、画图、搜集和整理数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设计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求不同答案,从中感受数学价值,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小学生思想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学习的,再经过归纳抽象形成概念。这就告诉我们:“小学数学知识要尽量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比例尺”例2(已知比例尺求实距)时,教材中安排的是求徐州到淮阴的实距,徐州、淮阴,虽然都是江苏的城市,但对我们这里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例题的。我先问学生:“在我们美丽的家乡江苏,有许多旅游胜地,如苏州的园林、无锡的太湖乐园、镇江的金山寺等等,你们想到哪里去旅游?”学生就会答一城市(比如苏州),我接着就问:“那你们知道苏州离我们宿迁的实际距离有多远?要求宿迁.到苏州的实距,根据比例尺的意义,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用你们手中的江苏地图,能迅速地找出这些条件吗?” 教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旅游话题谈起,通过一连串的、富有情境性的提问,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很高。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数学才能以它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生活、数学两结合,使数学课魅力隐约可见

有些逆向思维的题学生不易接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它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难为易。如讲加减法简算时,我发现学生对135-28-72这样的题很容易做对,原因是这种题直接利用减法的性质就能够简算了。而对193-(93+57)这样的题经常算成193-93+57。针对学生的这种错误,如果讲去掉小括号变号的观点,这是五年级才学的内容,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就可以把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老师有193元钱,用来给同学们买期末奖品,买笔记本93元,买文具盒57元,还剩多少钱?你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的算式肯定是193-93-57或193-(93+57)。这时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否相同?经过观察发现:193-(93+57)的意思是从193里去掉93,再去掉57。明白道理后,再反复练习几个这样的题,学生就掌握了。离开生活实际去讲数学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难懂,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容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融,可以变枯燥为丰富,变乏味为有趣,变困难为容易,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学生就会变厌学为乐学,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使数学课的魅力隐约可见。

三、设计情境,让数学课的魅力得以显现

应用题训练的最关键点,就是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小商店,给商品标上价格,如文具盒标上6元,钢笔标上10元,自动笔标上1元5角等。问:老师想买三支钢笔,一个文具盒,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其他文具,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文具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树立数学生活化意识,让数学魅力无处不在

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种数学意识,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总而言之,要想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百初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小学数学研究》,200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孫丽谷,陈春圣.《依据新标准 体现新理念》,200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我们爱数学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