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集体课的线上教学研究

2020-11-28 07:42潘莎莎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

潘莎莎

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钢琴弹唱集体课普遍存在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缺乏、知识点的课后有效延展难度大以及无法点对点精准施教等问题。本文紧扣幼师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从学生角度出发,本着知识点全覆盖、学习动态全掌控以及教学过程科学衔接的研究思路,通过多款在线教学平台的实践比较,进行优势组合应用,从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和线上弹唱课的过程管理两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集体课的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并在实践中总结体会。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钢琴弹唱集体课   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00-03

今年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为贯彻防疫期间普通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方针,各地按照教育部门部署要求,纷纷开始线上课程教学。由于各学科的专业属性不同,在线课程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笔者从教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集体课就属于音乐技能类课程,因其专业性、实践性和艺术表现要求都比较高,线上教学具有较大的挑战。面对挑战,笔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钢琴弹唱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在实践中,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反复比较,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钢琴弹唱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线下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钢琴弹唱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需要熟练并综合运用弹唱技能,为今后幼儿园音乐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生需要在短短4年的本科学习中,快速提升钢琴弹唱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熟练,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具备儿童歌曲弹唱的能力。

当前,弹唱课程基本以集体大课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水平不一,想要及时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弊端与不足:

(一)课程缺乏音乐核心素养的植培

儿童歌曲弹唱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直接体现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音乐核心素养中的节奏感、旋律感、乐感、律动感以及绝对音高能力,可以在一首儿歌弹唱中完全展现。反观当前的弹唱课堂,基本由公式化和声、固定套路伴奏织体以及演唱技巧的讲解组合构成。学生往往在几种固定的弹唱套路里进行肌肉记忆性的练习,忽视了听觉感知和音乐审美。

(二)课堂知识点难以在课后练习中有效延展

弹唱技能必须在理解相关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练习,在模仿与实训中不断强化音乐听觉感知、熟悉和声键盘,最终达到弹与唱的协调统一。课堂集体教学中,教师会对知识点进行现场演示,虽然多媒体教室里一般都有摄像头对教师的演示进行实时直播,但由于摄像头角度与每位学生观看角度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准确接收教师通过演示所传递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课堂演示是学生模仿练习的依据,而课堂演示具有即时性,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很高,要想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记住教师演示的所有环节,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练习中没有依据可循,难以达到理解和内化。

(三)传统集体课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精准施教

传统的学前专业弹唱集体课教学模式为:“课堂集体讲理论”+“课后各自练儿歌”。笔者发现: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传统和声、伴奏织体与演唱技巧,学生理解程度不一。但由于教学进度的制约,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无法做到逐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课后的实训环节多为自主练习,虽然有课堂反馈,但学生的数量决定了教师没法精准施教。所以,传统的集体课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认知程度不一,弹唱能力发展缓慢。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集体课线上教学的研究思路

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加速了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起初对有效开展线上弹唱教学的担忧,到不断发现线上弹唱教学的优势,再到建构线上弹唱课程新模式,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主要依据以下思路开展研究:

(一)紧扣音乐核心素养:植入线上音乐听觉感知训练

节奏感、旋律感、乐感、律动感以及绝对音高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需要通过长期进阶性的训练使学习者内化,弹唱无疑是个人音乐素养的全面展现。所以,音乐素养的植培必须全面渗透于弹唱课程,并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确定为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

音乐听觉感知训练具体分为两类:音感训练和节奏感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明确训练目标。例如在音感训练方面,要求学生能感知音的高低变化、音距大小、音程及和弦的协和程度等;在節奏感训练方面,要求学生能感知并区分歌曲的节拍;在稳定恒拍基础上,准确念打基本节奏型等。

线上教学在听觉感知训练方面的优势明显。无论是通过线上课堂即兴反馈,亦或是通过音频完成课后作业,都可以起到“磨耳朵”的效果。一方面,音频清晰,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听觉环境中进行听觉思考;另一方面,通过线上互动答题,可以让教师准确了解全班学生的听觉感知发展动态,以便即时调整训练内容。

(二)全面渗透知识要点:发挥短视频教辅作用

由于弹唱课程专业性强,对于零基础起步的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点的即时接受和内化有一定的难度。有许多学生课堂知识不理解,课后自主学习没有参照,加上不愿发问,导致学习效果差,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

线上直播课中,将知识点录成短视频,配以图谱、字幕和讲解,方便学生近景观摩和学习。短视频展现出的教师演唱状态、伴奏指法等技法细节,可以让学生学习不留死角。另外,短视频有容量小、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中,可以随时打开,反复观看,促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三)及时追踪学习动态:重视线上作业反馈

传统弹唱课的教学效果反馈基本通过课前点名还课来完成,弊端在于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点对点精准辅导。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对于弹唱缺乏自信,许多学生面对课上的弹唱展示表现出紧张情绪,有时还会出现逃避现象。

线上作业提交则可以转变这种现状,将弹唱作品录成视频(音频)提交,一方面,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懈怠情绪,每份视频(音频)都是同学们一周练习的最佳成果。同时,站在教师角度上看,线上的作业检查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能全面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每个同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及时发现每次课上学生的共同问题,在便下一次课上复习巩固。

(四)无缝衔接教学环节:组合使用线上教学平台

疫情下,线上教学平台层出不穷,每个平台都有其优劣势。根据大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平台进行组合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无缝衔接式管理。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群文件向学生发送导学资料包,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平台的同屏播放、讨论区互动、举手发言以及即时答题功能,紧抓学生注意力;课后,教师还要利用平台的专属作业区,检查每个学生的弹唱视频,逐一进行作业点评。同时,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盲区,亦或是收集优秀作业,在第二次课上进行反馈、巩固。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弹唱集体课的线上教学模式思考

(一)线上音乐听觉感知训练的模式构建

音感和节奏感是儿歌弹唱学习的基石。强化音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加上勤奋的练习,儿歌弹唱的功夫将水到渠成。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音感和节奏感训练应遵循感知—比较—内化—表达的模式。由于这四个步骤都建立在听觉输入的基础上,所以线上音频互动较线下集体教学效果好。

1.线上音感训练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钢琴演奏或音频录制,按照以下两种顺序开展音感训练:①单音模唱—与标准音比较高低和距离—结合标准音的组合模唱—准确唱出单音固定音高;②听辨音程、和弦协和度—听辨旋律和声连接顺畅度—准确听辨调内正三和弦。

2.线上节奏感训练模式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可按照以下两种顺序开展:①感知旋律强弱—感知和比较节拍律动—随乐念打拍子—准确识别旋律节拍;②感知恒拍—恒拍稳定念打—感知和识别基本节奏型—念打基本节奏型。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线上互动形式开展音乐听觉训练:①线上即时答题; ②线上即时模唱;③线上短旋律视唱、节奏念打等。

(二)在线钢琴弹唱课的过程管理模式构建

笔者分别对当前主流的几款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实践应用,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本课程要求,发现和总结各种平台的特点。通过组合应用,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平台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在线教学。

1.运用“课堂派”进行课前签到和课后作业检查

(1)课前签到

该平台的签到形式多样,可即时生成统计数据,旷课、请假、迟到的学生名单一目了然。教师还可根据上课实况,手动调整学生的出勤情况,人性化设计调整。

(2)课后作业提交和讨论

弹唱课程的作业都是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提交,在课堂派作业区,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学生所交音(视)频,同步写评语、打成绩,还可以下载、分享优秀作业。每次作业即时生成统计表,根据教师设定的比例,生成期中、期末成绩,高效便捷。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成绩选择“学生可见”或“学生不可见”,保护学生隐私。对于未能及时交纳作业的同学,微信会及时提醒;对于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发言,也可私信老师,真正达到沟通无障碍。

2.利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互动教学

(1)运用“答题卡”功能,进行音乐听觉训练

教师可以课前录好音频,亦或是课上即时出题,“答题卡”功能可即时生成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统计,配合老师点评,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2)运用“举手”功能,进行儿歌视唱指导

儿歌视唱是弹唱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老师的音频引导下,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到演唱表达,整个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音乐听觉训练。

(3)运用“讨论”功能,进行即时课堂问答

传统线下课堂主要以教师讲为主,即使教师发起讨论,学生的课堂讨论热情也很难被完全激发。但线上讨论区,可以发文字、图片、表情……符合大学生的社交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运用ppt直播、同屏播放等形式,进行弹唱指导

线上直播淡化了教师的概念,所有学生都可以非常直观的观看课件、教学视频,并对未及时理解的內容进行截屏,以便课后消化。

3.利用“QQ群”发布即时通知和知识点短视频

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且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学习进度。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利用QQ群进行即时师生交流和课后辅导。

(1)发布即时通知

由于线上平台会存在不可预知的各类情况,在教学平台出现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在QQ群发布通知。

(2)发布知识点和重难点的短视频

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当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短视频,并以资料包的形式发送至学习群中,方便学生课后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前教育专业弹唱集体课线上教学实践的体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上教学”这个新鲜事物飞速进入我们的视野。一线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线上教学的门外汉到熟手,付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看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不减时,之前付出的辛劳一下子被抛到了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笔者在钢琴弹唱线上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线上课程处处要体现仪式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线上课程不同于线下,老师无法看到学生上课时的状态,故在平台中,老师要充分挖掘课堂仪式感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传统线下课中的还课环节,在线上教学中可以用优秀作业展示来代替。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为其他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此外,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线上教学平台的大数据统计作用,强化上下课、签到意识,杜绝旷课、迟到及早退现象的出现;用举手发言、课堂答题、讨论区互动等形式,紧抓学生注意力;定期作业反馈,督促学生积极练习。

(二)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互动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感情

在传统的线下课堂中,老师如果问学生“听懂了吗”?有些积极的学生会点头回应,还有些学生即使似懂非懂,也不会多问老师。而在线上课堂中,学生可以用讨论区回复老师,即使是平日内敛的学生,也可以用网名回复、发问。这种即时反馈有利于老师控制教学进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要乐于分享自己的弹唱视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练习提供范例。

平日里,师生见面都是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不会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但线上教学给师生们提供了极大的交流空间。课堂互动、课后辅导、作业点评互动,学生通过群聊、私信,与老师充分沟通,极大地增进了师生感情。

(三)准备多套教学预案,以不变应万变

线上课程存在多种不可预知的情况,网络卡顿,系统崩溃都较常见。此时,准备多种教学预案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即时通知,转换平台,以免耽误课程教学。

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传统弹唱集体课存在的不足,可以巧用线上教学来进行补充。教师要積极树立围绕音乐核心素养开展弹唱技能课教学的理念,提取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音乐听觉感知训练和科学的弹唱课程过程化管理,全面解决学生的理论知识吸收和技能训练内化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的线上集体课教学思考,引导学生成为能够融会贯通、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资利萍.音乐核心素养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01):74-80.

[2]栾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钢琴弹唱》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79-180.

[3]来水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艺术百家,2011(03):260-262.

[4]刘杨.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85-86.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