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效果研究

2020-11-28 07:40赵师林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思政课爱国主义

赵师林

摘 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作为高校育人主阵地,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育历来是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如何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提升思政课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效果,是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课;新冠肺炎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思政课教学非常重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要求,必须紧紧结合中国发展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进一步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对结合国情和主要任务展开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自今年1月份以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冲击着我们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改变着世界发展的政治经济格局。在这样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进一步培育当代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刻不容缓,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承担起这一时代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思政课的冲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世纪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次病毒灾害,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面临的最严重瘟疫病毒。它的蔓延和持续传播,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多方面冲击。

(一)线上教学替代传统教学。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形势影响,为避免疫情传播,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高校都未组织学生返校,传统的教室授课为主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被线上教学所取代。但是由于过去大部分高校和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云课堂比较陌生,使思政课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一方面是因为对线上操作不够熟练。教师和学生一部分精力用在解决连接媒体设备、保持信号通畅和视频页面不卡顿等问题上,而对教学内容却顾及不足;另一方面,线上教学对课堂组织效果欠佳。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一部分学生只是出于应付心理,上线签到却不听讲,造成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线上组织思政课教学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二)疫情蔓延影响教学形式的拓展。在思政课教学形式上,除了比较常见的课堂讲授外,一定学时的实践活动、参观学习和名师讲座也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虽然今年下半年全国高校已经正常开学,但是大多处于封校隔离状态,使参观见学,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教学形式暂时不能展开,限制了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

(三)疫情背景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公共卫生灾害,更是一场“黑天鹅”事件。半年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首先,从国际范围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不断推卸责任,将本国疫情蔓延责任“甩锅”中国,特别是以特朗普、蓬佩奥为代表的美国政客,已经撕下道德面具,在国际上不断攻讦、污蔑中国,并对中国展开全面围堵和极端打压;其次,从国内来看,香港暴乱事件虽然在“香港国安法”出台后逐渐稳定,但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又开始不断抬头,以蔡英文为首的台独分子今年以来“挟洋自重”、“以疫谋独”,多次接受美国“对台军售”,不仅在经济上和祖国大陆一步步分离,也给两岸同胞造成严重的情感創伤。除此之外,印度不断骚扰我国西南边界、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复杂的局势也对青年学生尚不成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必须通过思政课教学帮助其明辨是非,培养其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效果的路径

当前,无论从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展开上,还是从思政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上来看,我们都应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不断用新时代伟大的抗疫精神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以制度优势强固爱国自信心

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先控制住疫情,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举国同心、命运与共。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将全国上下这14亿颗爱国心组织和动员起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有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果断按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暂停键的决心;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迅速组织起大规模的医疗卫生团队深入疫情一线展开救援,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方舱医院;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动员起全国上下的党员干部走上前线,联系群众,严密组织排查、实施隔离。思政课教学要紧紧围绕我们抗疫的实际过程和实际效果来不断感染大学生,使他们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深化其对祖国的情感。

(二)以先进事迹感召爱国责任感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涌现除了一大批“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一线的人民英雄和先进代表。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来自全国的先进代表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掌声。他们中的最杰出代表包括,80多岁高龄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指导抗疫的钟南山院士,坚守中医药阵地指导抗疫的张伯礼院士,闻令而动、埋头攻关,研制出疫苗的陈薇院士,以病体身躯坚持奋战在一线指挥的“渐冻症人”张定宇院长。这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是我们在新冠肺炎背景下不断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生动素材,思政课必须要以先进事迹来不断感召青年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青年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向先进看齐。

(三)以形式创新增强课堂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将线上教学推到高校教师面前,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各种线上平台展开教学、管理课堂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从疫情防控长期化的现实情况出发,拓展和丰富思政课教学实施的形式和方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当前现实,抓住抗疫精神的核心,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9.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思政课爱国主义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