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8 07:52王森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培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为基本切入点,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更好的推进教育领域改革步伐。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课程 培养策略

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变得更加重要,同时,打造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人员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注,在以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创新内容。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历的高低不仅仅代表能否顺利就业,同时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人们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等结合在一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但是从当前教学发展实际是情况来看,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不存在关联。另外,学校在对思政课程考核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创新创业这一发展目标,最终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手段落后。当前,思政课程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枯燥,落后的教学手段无法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还有一些学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没有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仍然是黑板,落后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的创新教学。

(三)教学内容不完善。思政课程的教学一味的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视,最终导致整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另外,思政教材内容的选择也没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十分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求。

三、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策略

(一)科学选择思政课程的教材。思政课程教材的选择要始终能够体现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决定了高校思政工程所牵扯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革新,即要求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要和国家发展需要相适应,就是说在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要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和十九大会议报告精神,通过引入这些内容来提升思政课程教材的时代性。

(二)理论课程的优化。在把握学校整体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整个思政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并将不同的课程优势特点在教材改革中体现出来。

(三)实践教学的优化。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添加一些社会实践项目,结合教材内容的编写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工作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在思政课程选修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创新创业案例和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知识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在这种类型的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一是。在历史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并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讲解,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优化教学保障制度。在分析创新创业意识在思政课程中渗透不顺畅的原因发现,除了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制度政策的落后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充分设计教学保障机制。在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根据思政课程中的不同课程组成来分析各个课程的特点,并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理论知识内容来引入关联的案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将创新创业意识充分贯彻到思政课程中。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国家政策和学校制度层面予以肯定和执行命令,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另外一个方面,学校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合力的引入到实际教学安排中,并将创新创业作为衡量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打造完善的考评制度,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这种要求对思政教师开展必要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工作中要强化对学科书籍的阅读,通过阅读、学习不断积累学科知识。另外一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材,并将社会时政热点问题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中。在剿本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予以足够的鼓励,在鼓励下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向的三观。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强化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深刻把握国家对创新创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并立足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政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不足,从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入手思考如何更好的将创新创业意识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旨在能够更好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兰亭.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00(011):529,554.

[2]陈仕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v.29;No.152(01):124-128.

[3]董晴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353(14):79-80.

作者简介:王森(1986.1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学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