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探讨

2020-11-28 07:52刘晓磊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刘晓磊

【摘要】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理论实践融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 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按其主要功能来说就业教育,即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正是其特定的教育功能,决定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许多差异,要有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等教改工作,标志着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正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方向深入发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高职教育的方式有层级结构和模块结构两种模式。层级结构是学科课程系统,人们按照理论的层级表现出线性关系来安排课程。课程层级是人们对于知识等级高低的排序,即:基础课(基础理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专业课(专业技术)—专业实践(应用技巧与态度)。这种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理论体系为主线,配合以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条线,先理论,后应用,再实践。模块结构是一种实践导向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或技术业务领域组织课程,从职业分析和工作职责分析人手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工作场所和学习场所相互融合,理论知识的学習和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而实现一体化。课程结构是非线性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通常以难度差别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

随着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层级结构和模块结构课程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教育者对于只注重层级结构教育或者只注重模块结构教育情况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大学课程结构用学科理论系统构建是合理的,以技术应用和操作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学科作为骨架构建则既无必要也不会有效率。从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特殊性两方面来看,摆脱学科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学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

2、理论实践融合课程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需要掌握从事具体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大量是描述性的,而非论证推理性的。学科课程显然不能有效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现代企业和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突出,以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解决职业技术领域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包含技术、社会甚至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面。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打破传统做法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保证学生从学校平稳过度到就业岗位,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种理论理论实践融合新型课程有以下3个特点:

(1)课程内容围绕职业工作,即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职业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元分离的问题获得了较好解决。工作过程导向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技能完成职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为支撑。工作责任越大,任务的难度越大,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越多,同时也越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更深理论而是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不必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完整,也不必先理论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应该是实践导向的,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到理论知识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场所与实践场所融合。理论实践融合课程模式下,专业实践活动从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变成课程的主要部分。相应地,目前称之为实习实训基地的场所,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场,实习实训基地和职业教育课程的课堂或教室已成为一体。原有的教学场所从单纯技能训练、生产和服务工作的场所转变为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场所、反思性实践的场所和经验再造的场所。原有的生产性实训场所通过改造向其中注入了更多的学习元素,使之具有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沿着实践的阶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再造的多次循环往复,并且通过从实践向理论的提升,完成从初学者到熟练者再到专家的成长过程。

3、理论实践融合课程的实施

理论实践融合新课程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是高职教育教学制度的根本变革。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依据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无论是课程模块的选择、课程内容和标准的确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展开,都需要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和配合。新课程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也必然是一个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校企合作的程度决定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度。

(2)提升师资水平,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过硬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足划支能,还要对职业过程全面了解,具有理实结合的过程组合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实践融合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水平,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建设者,只有合理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才能更好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当前正值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关键时刻,加强课程的理论实践融合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舍恩.反映的实践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姚寿广.手脑并用学做合一[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628.

[3]“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朱运利,虞未章.课程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的“概念重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29231.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